2020年3月18日星期三
关于早起
【R阅读原文】
关于早起的意义,张萌的金句是:“早起每天比别人多活半天”。
具体做法:①定下早起目标,如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②用21天习惯周期来计算早起,高于80%的才叫早起者;③早起困难者可加入早起者社群。
早起做什么:①记录前一晚睡前思考的目标;②建立仪式感,如喝咖啡;③建立当天清单和排程;④开启10000小时硬本领的修炼。
【I重述信息】
张萌从大学时实施1000天小树林计划后就开始每天5点左右起床,至今20年(?)左右了,这是她颇为引以为傲的一件事情。我也觉得她很了不起。她在序言中还提到朱永新每天早上4点半到5点起床读书写作,坚持了40年。他们都让人非常敬佩!
早起的好处是什么?
一是比别人多了不少时间,能多做不少事情。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但如果我们把很多的时间用于睡觉的话,那么用于做事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而早起,则是减少睡眠时间,增加做事时间,那么,我们就相当于延长了自己的生命一样。那么要早起,是不是一定要早睡呢?我看完整本《人生效率手册》,都没有明确的答案,似乎张萌并没有太早睡觉。也就是说,要早起,不一定要早睡。只要管理好精力的话,睡得少也能精力充沛。
早起的第二个好处是能够在早晨这个比较安静的时间里专心修炼自己的硬本领。一般来说,上午下午我们的工作都比较忙,晚上也有很多事情,中间还有各种信息需要处理。而早起的时候,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因此,这是最能够专心致志学习或工作的时候。因此张萌建议用这时间来修炼硬本领。我觉得她说得挺有道理。
张萌用来管理早起的手段也挺不错,用21天的习惯周期来计算,每完成一个周期就可以给自己买一件礼物作为奖励。这就像长跑时在中途设立多个补给站一样,不仅把漫长的旅程变成若干个难度小的旅程,还能用奖励激励自己继续坚持下去。
早起做什么事情?一个是总结前一天的学习和工作,二是计划当天的学习和工作。这样做既是对前一天的复盘,也是对新的一天的规划。那么接下来就是马上行动了。
【A1描述经验】
多年来,我从来没有想过主动早起的问题。以前早起,是因为要去上班,被迫的。后来早起,是因为要给家人准备早餐,也是不得已的。而且,如果用张萌的6点半来衡量的话,我的很多早起可能都算不上早起。也就是说,如果能够不早起的话我是肯定不会早起的,除非我睡够了。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需要比较多睡眠的人,晚上睡得晚,早上就最好晚点起来。中午还要午睡,否则下午崩溃。因此,看到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人主动早起,而且有些竟然在4点就起来的,我感觉到非常吃惊。因为在我看来,凌晨4点往往是我睡眠最深沉的时间段。我感觉这样的早起简直是反人性的。
但反复看到张萌提到的早起的好处,我开始有点心动了。2月17日至今,我一般在早上7点半左右起床,然后就是准备早餐,让孩子吃完去上网课后,我就外出散步或者准备自己上课的事情。但由于起得晚,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我感觉有点匆忙。因此,我也想早点起来。开始,我把时间调早到6:55。后来发现早起并没有太多不适,前几天调早到6:30。尽管起来时有点困难,但洗漱完毕后感觉还可以。于是就开始建立6:30早起的习惯周期,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完成这个周期。我已经在思考完成周期后要给自己买一件什么礼物了。
【A2目标与行动】
目标:完成1个21天的早起计划,每天6:30起床。
行动:①每天晚上尽量在23点前睡觉。②调好闹钟,每天6:20一个闹钟,6:30一个闹钟。③早起后写效率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