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之前,买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各种各样的育儿方式看得人眼花缭乱,不过大体来说,有两大种类,一种是亲密育儿,即给孩子无限的爱和自由;另一种叫哭声免疫法,或者叫延迟满足法,核心观点是孩子哭不要抱,等他不哭才抱,还有就是孩子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不能立刻满足。后一种方法有很多拥护者,我父母和我婆婆他们都非常赞成这种方式,理由就是孩子不能惯。生了孩子之后,我才发现这种哭声免疫法有多违背人性。孩子小的时候,不能用语言表达,通常是用哭声表达自己的需求,这种时候,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却狠心不理他,他小小的心里该是多么的绝望,久而久之,他可能会觉得,自己不重要,是不值得被爱的,长大以后可能会形成内向自卑的性格。还会养成一种心理暗示,我要很努力才能得到我需要的东西,轻而易举的幸福是我不配得到的,所以,才有人说,我们终其一生的努力,不过是在弥补童年的创伤。
由于对后一种育儿方式的先天反感,所以我孩子出生以后,我都坚持自己带,不让我父母和婆婆他们插手,即使还在月子里,如果他哭了,哪怕再累再困,我都会立刻把他抱起来。现在孩子上幼儿园,老师第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心理非常健康的孩子,开朗活泼,有礼貌。其实在带他的时候也没想到以后他会怎样,只是出于母子天性,本能而已。
现在开始明白,带孩子的过程中,真的没必要迷信那些育儿方式,哪怕是西方的一些看似科学的方法。比如说,大家都觉得国外的孩子很独立,小的时候孩子摔跤了,爸妈就是在旁边鼓励他,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现在中国很多父母也会这样,美其名曰是为了锻炼孩子。这种方式你设身处地想想,要是你现在摔倒了,你最亲密的人不第一时间来扶你起来,而是在旁边拍着手说:来,加油,自己起来,你最棒了,自己爬起来,我给你买口红买包包。你心里会怎么想?是不是有一掌拍死对方的冲动?那换成这样对孩子,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很合情合理呢?完全是欺负人好吧!作为妈妈,在孩子有什么问题的时候,你就想想,要是自己碰到这种情况,会希望父母怎么对待你,然后你再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一般都错不了。
为人父母,是幸福,更是责任,我们既然选择把孩子带到这世间来,一定要给他们最温柔的呵护,才对得起他对我们全然的信任和依赖,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