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讲内容:作者小米的经验贴,汇聚了小米的工作、职场、生活、朋友故事的各种经验感想。
适合阅读对象:大学生、初入职场者
本书汲取养分:自我认知、思维格局、职场经验、个人管理
思维导图:
我的思考总结:
一、无论处在何种环境中,学会认清本质上的自己。
本质上的自己,指你内心深处的定位,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只有本质不偏,你现在所做的努力,遇到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需要学习的技能,遇见能够帮助你成就你的贵人,日复一日坚持的好习惯...都是在为你的本质做铺垫,一环扣一环,层层叠进,沉淀打磨出那个本质的自己。
就像圆心定点,圆规脚围绕点画圆一样,圆心从来不会消失,位置可以随意改变,圆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
二、为自己画一张从上到下的树状图。
理清自己人生的各项分支,填补不足的分支,优化已有的分支,扩展可能性分支。
一个分支下划子分支,不断细化到现阶段你能做到的分支。相反你需要努力达到每一个上层的总分支。
三、看别人的故事,审视自己。
局限性中的那个小米,就像另一个自己。
我们总能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到和自己相似的模型,相似的年纪、困惑、境遇、原生家庭...甚至更多,但是我们却总理不清那些迷乱的自己,也从来不会好好反思自己,总是在抱怨周遭的一切。
是否我们能学着真正的长大,能够一边窥探别人的故事,一边整理自己的人生,哪怕能理清万分之一也好啊。
人总是这样:容易得到,理所应当,从不会珍惜;遇到问题,怨天怨地,从不反思;想享物欲,眼高手低,从不努力。忘了世界万物守恒规律,是需要对等保持平衡的。
四、发掘你的兴趣。
你感兴趣的事情,你才会想要去了解;你喜欢热爱的东西,你才会主动去学习。
正如最开始我去阅读一本书,是因为我对偶然间听到的某件事,看到的某个人、某个词语很感兴趣,所以我想要去找与之相关的书籍阅读,去真正的了解它们的前因后果,而不是听别人片面的解释说明(专业术语:看到事物的本源),而现在的“知识付费”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之后这本书里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我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我又去找和它相关的另外一本书籍来阅读,以此良性循环。
因为不断地阅读,我的思维认知不断地在更新迭代,打开了浩瀚书海这个新世界的大门,不断地想要去读各种各样的书,了解各种各样的知识,去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我越来越喜欢阅读,越来越喜欢这个新世界,并衍生出越来越多的价值,且一直在激发我的好奇心,它奇妙且具有挑战性,赋予我持续不断的成就感和不满足感。
(这个思维和本书中作者的思维是相通的,这个感觉相对于小米而言更多是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而这也是我正在向她学习和实践的一个重点)
补充说明:任何在你看来是鸡汤文的鸡汤,可能后面都是基于大量的实践论证和思考总结,精简出来的最通俗最简单的话语,因为绝大部分人根本做不到这么本质,甚至都没有亲自实践过(最简单的事情/句子,最复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更愿意去分享我做这件事的思维,而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理论丢给你。
还是那句话:好的东西我分享给你,是需要你亲自去实践、去检验、去阅读,去判断这个东西到底适不适合你的!
否则结果你还是会说:emmmm。。。这个人又在撒毒鸡汤!
微信公众号:南风拾记(愿我的故事、我的三观、我的灵魂,带给你生活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