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7 读《看客中国》
看中国还是看自己
被《私刑》圈粉以后,在图书馆架子上看到同系列的《看客中国》二话不说就借回来了,然而借回来才发现两本书一点也不一样。
《私刑》是中短篇小说集,长于细节刻画和描写,字里行间那股子对细节了如指掌的劲儿,简直让我后脊梁骨都发凉。而《看客中国》则是梁老师的思想随笔,自然是没有小说易读,更何况这些思想随笔,政治、经济、文化均有涉及。
书的开篇让我读得不太舒服。居高临下地对中国现状进行了非常悲观的批判。纠结的是,若纯粹批判,大可以读到不耐烦就扔了,但在这批判里,好像还有那么点拿不准的痛心,“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是因着对梁老师的敬重,“小人之见”刚生出来就被我郑重地扔到身后。从书里梁老师讲他自己的那些事看,真真算个赤诚之人,不愿意随便麻烦别人,更别说亏欠别人什么了。对于别人的请求,无论亲疏远近、有无分寸,但凡张嘴找到他这里来,他总是要尽一份力。
我又回去翻了翻书,“撼山易,撼奴性难”、“中国中产阶级,注定艰难”、“缺失灵魂的城市发展”、“难以撼动的暴劣本性”、“别了,理想主义”、“沦落的人与文坛”……这都是书里随笔的题目。光看题目是不是都觉得胸口压了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有可能是我还没什么见识,我对于中国的明天,远比梁老师乐观得多。即便是现状,我也认为所有的艰难困苦,是复兴的必经之路,短暂的后退并不值得忧心。马克思都说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我作为正在经历这时代巨变的一份子,如果我自己的每一个今天都比每一个昨天优秀一些,我为什么不能相信我的祖国会更优秀一些?
咳不对,我不是想说梁老师没做好自己我想说啥来着……
反正梁老师的角度不对,那点对祖国的担忧实在是太不真切,反而对于自己所处阶层或者说是对于自己相较于大多数国民政治、文化水平的优越感,太过明显。这不该是梁老师该有的立场和口吻。真正有文化、有教养、有修养的人,怎么会因为自己的文化而生出优越感呢?
对于平民大众的忧心我尚可理解,物质生活渐渐丰富,精神世界却愈发贫瘠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国民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已经在逐渐改善,我们为什么不抱着更光明的希望呢?这个改变的过程,一定漫长而又艰难,但是它已经开始了已经在路上了,干嘛还要那么悲观绝望地看待它的归处呢?
豆瓣上有人拿梁晓声和鲁迅比,虽然没读过很多鲁迅,但仍然觉得这个比较,实在是太轻浮了。
百度了一下梁老师的长相,有点像《白夜追凶》里贩卖军火的金老二,罪过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