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其实我并不觉得写得多好,大概是因为书中的观念我早就接触过,并且也老早就这样实践着、认识着,所以很快速看看标题,再掠过一部分内容。总的来说,我觉得作者表达的观点和阿德勒心理学中课题分离、自卑与超越、人生任务等主题相符。
书中最多强调的就是课题分离,比如与父母、爱人的关系。中国社会,特别是传统观念比较强的地区,家庭中的个体都是牢不可分的,个体为了家庭做牺牲是再正常不过的,特别对于女孩子,因为没有“延续香火”的功能,也终将成为“别人家”的人,所以家族会以“最小投资、最大回报”来养育女儿,大部分的女孩没有足够的教育,也不会经历个人意识觉醒,就会被不利于自己的观念洗脑,将父母的话奉为圭臬,越发作茧自缚。比起《基层女性》这样更多理论和说教的语言,我认为《她们因何而挥刀》更加真实、引人深思,推荐读这本书的朋友共同食用。认识到什么是父母的课题,不该强加到自己身上,什么是自己要去面对的课题,要自己去面对,是很重要的。对于两性关系亦是如此,不要希望从他人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进而依赖,永远要让自己成长和强大起来。
再就是自卑与超越,人在刚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都是底气不足的,重要的是慢慢积累经验,不断超越自己,正如书中作者和丈夫的创业。虽然我们常常会用“社交恐惧”、“i人”来为自己的性格特点定性,继而合理逃避一些可能的窘境,但是这样并不利于个人发展。比如我,从买车这件事上,我认识到“内向”会吃大亏,因为不擅长去寻求帮助,不会争取,就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自信是经验积累出来的,深以为然。希望自己克服“自卑”,逐渐“超越”。
最后,书中的一些经济独立、生活独立,都是人生任务相关的。纪静蓉小说中的楚然、张雪华,都是从无到有逐渐经济独立的,其实养活自己真的不难,难的是摆脱精神上的依赖。在独立之后,你才能遵从自己内心做出选择,比如结婚生子这一重要人生任务,多少女性都是在外界的压力下去完成的,一旦后路不顺,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维持糟糕的关系,最惨的就像被丈夫浇汽油烧死的拉姆,较为不幸的就是经历家暴忍气吞声的许许多多女性。并非劝女性不婚不育,只是希望姐妹们在做出这些选择的时候,是自己的决定,要有退路和底气。
虽然对于我来说这本书不太有新观点,但对于真正的受教育程度低,观念落后的女性,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的,然而如何让她们接触到这些概念,是应该思考和践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