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
过度自信理论(overconfidence theory) 是行为金融学的四大研究成果之一。 大量的认知心理学的文献认为,人是过度自信的,尤其对其自身知识的准确性过度自信。人们系统性地低估某类信息并高估其他信息。
Gervaris、Heaton和Odean(2002)将过度自信定义为:认为自己知识的准确性比事实中的程度更高的一种信念,即对自己的信息赋予的权重大于事实上的权重。关于主观概率测度的研究也发现确实存在过度估计自身知识准确性的情况。
2. 人为何会产生过度自信?
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过度自信可以让自己显得比实际上更聪明和强壮,增加个体传宗接代的机会。
在社会环境中,你会观察到,自信的人比不自信的人能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交友机会。
而从个人成长轨迹来看,大多数人被家庭过度保护,会逐渐滋长过度自信。
心理学上提出的一个原因,它和我们的投资决策息息相关。心理学家揭示,人的过度自信与信息积累有关。
我问你,如果你对股票投资一点都不懂,你会自信吗?你可能会说,那应该不会自信。是的。当你什么信息、什么知识都没有的时候,你是没什么自信的,随着信息收集越来越多,例如,你通过对股票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信息积累多了,能力相应就涨了,这时你的自信心也在同步增加;信息、能力、自信,此时是同步增长的。但是,注意了,信息没有上限,能力却是有的。你不断增加各种信息积累,但是你的能力却是会封顶的。到了一定程度,随后到达的信息没有增加你的能力,却还在不断增加你的自信心。最终,你的自信程度会超过自己的实际水平。这就是人为什么一定会过度自信的原因。
3. 过度自信的利弊
对金融市场来说,过度自信影响非常深远。
传统金融学中有个定理,叫“无交易定理”,意思是,在没有什么新信息的情况下,理性人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判断没有分歧,既然没有分歧,就不会有人要买、同时又没有人要卖,因此均衡的时候应该没什么交易量,称为“无交易定理”。
而我们实际观察到的是,市场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成交。原因就是,投资者都是过度自信的。你只相信你的判断,认为价格低估了;他只相信他的判断,认为价格高估了,那会怎么样?成交!所以,成交实际上就是意见分歧的体现。
总体而言,留在金融市场上的人都是过度自信的,因为你肯定认为自己能战胜市场、能赚到钱,才会留在市场上的。
所以,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都是过度自信的,这一点和传统金融学恰恰是相反的,传统金融学认为,留在市场上的人都是理性的,恰当自信的。
过度自信能放大市场的成交量、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所以,过度自信对于市场来说是有益处的。
当然,过度自信也有不好之处。过度自信使人感觉良好,做一些在理性情况下不会做的事情,但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例如:
- 在医生诊断病人、法官审判案件或央行设计利率时过度自信,都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
- 在金融市场上,过度自信使人忽视风险,做出过度的交易。换句话说,不该买入的时候,你不断地买入;不该卖出的时候,你又不断地卖出。很多投资者做了很多交易,但发现没赚到什么钱,做的越多,亏的越多,就是这个原因。
4. 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
哪些因素最容易影响人的过度自信呢?
首先,专业知识会影响过度自信的程度,专家或者自认为是专家的人过度自信更严重。
过度自信的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超过自己的实际水平。专家的能力确实比一般人更高,但是他们的过度自信也会更严重。
当任务难度小,可预测性非常高时,专家的预测可能更准确;但当任务难度大,可预测性非常低时,自认为是专家的人,更容易对市场预测发表观点,且常常高估自己预测成功的概率。所以,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客观判断专家的建议了。
其次,经验也会影响过度自信的程度。金融市场上有一句话,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牛熊市的人都不是一个合格的投资者。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投资者的整个投资生涯中,投资成功的经验会增加过度自信的程度。牛市往往会导致更多的过度自信;而经历熊市的投资者比那些没有经历过的更加悲观。
只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牛熊市,才能平衡自己的投资心态和决策。
要想减少损失,你需要克服过度自信。
5. 怎样避免过度自信?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在你平时的生活中,你觉得对自己和对别人,用的是同一套评价体系吗?你可能会说,应该是吧。
错!过度自信主要是对自己而言的,对别人的评判却往往是准确的。所谓当局者迷,就是这个道理。自己如果是当事人,往往看不清;自己如果是旁观者,很容易指出其中的问题。
做金融投资也是一样,你一定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才会去投资;你又同时能接受大多数散户会亏钱的现实。你觉得自己与他们不一样,而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就像每个遭遇大病的人,在生病之前绝对不会想这事儿会落在自己头上一样。
现在回到我们的问题,怎样克服过度自信?首先,站在第三方的立场来看,评判会准确得多。或者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或者尝试置身事外。
其次,提高自我认识。要全面的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最后,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度自信,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可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