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朋友就近段朋友圈刷屏孩子教育问题聊起得,有关她儿子的成长过程,颇让人感慨。
01
继前段“要求孩子被亲家领养”在朋友圈刷屏后,今又爆出校长金句,连孟非都立刻转发,并说被宽慰到了。其实被宽慰到的不单单是家长,孩子也一样会欣喜转发。
校长原话是这样的:“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慢养,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没有资质的孩子是来报父母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读书没资质的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说到底都别再羡慕别人家有什么样的儿子或女儿,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不必太过强求。用心教育、陪伴成长,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共勉!”
朋友说关于儿子,在看到校长这番言论之前,她一直处在自责中。而今,却找到了开脱的理由。
02
曾经,每次看到孩子成绩,她先是生气的责怪,继而又想一定是怀孕时严重孕吐,造成脑子缺养,也就天生笨,想到此不由又觉得儿子可怜。
当年决定要孩子时,她也是找到很多相关书籍来看,偶从一本书中得知,某个月份出生的孩子聪明漂亮幸运,她就掰着手指翻着日历倒推怀孕的最佳日子。
孩儿爸本就不近烟酒,孕前她也早早开始补充营养。总之,做好了一切优生优育的准备。
怀孕一个多月时,由于特殊原因出现点小状况,吓得她立刻向单位请假休息,婆婆和亲妈轮流过来照顾。
本以为沾孩儿光可以好好享受假期的她,却在怀孕第二个月开始孕吐,孕吐的难受程度,相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每天只要醒着,从口腔到喉咙就觉得有一种无以言状的气味充斥着。起初还能强忍着难受,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最后发展到喝水都会吐。
由于每天用力呕吐导致喉咙出血。没了营养供给,人渐渐变得黄亮,浑身毫无力气,走几步就会气喘,接着又出现严重失眠。
问询老中医,给开了治疗孕吐和保胎的药,没敢大剂量吃,渐渐缓解一些,直到孕期5个多月才算完全停止了孕吐。
接着宝爸开始为她做各种清炖滋补营养汤,她也很配合的拼命吃,一心想着把缺失的都补回来,以至后来成了“魁梧”的大胖子,也不觉得难堪。她想,宝宝一定也是吸收了营养健康的成长着的。
果然,出生后的他,虽然只有7斤,但却有一头浓密的头发,可爱的脸蛋。她对孩儿爸说:他一定是个聪明的孩子。
但自从他上了小学,她就开始没了这样的底气。
户籍原因小学期间儿子转了两次学。由于南北两地教科书的差异,再加上最初难以适应当地普通话,结果导致成绩在班里倒数,老师开始不断请家长。
那时她和孩儿爸最怕开家长会,两人恨不得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去。
每每顶着老师异样如针芒的眼光,硬着头皮低着头坐到儿子座位上,都不敢多看一眼学霸家长们洋溢着自信和光华的“后脑勺”。会后,还要真诚卑微地接受老师批评再教育。
每及气急,她就会陷入深深自责中,也许是那段的孕吐,影响了儿子大脑发育;也许是他们决定不当,让儿子来回转学造成现状。这样想来,抓狂的心虽然不能平复,却也不敢一味怪罪儿子。
03
为了让儿子学习成绩提高上去,最初她也给他报了很多补习班,甚至请了一对一家教,竭尽所能的花钱出力。
尤其是英语,在儿子牙牙学语时她就开始教他简单词汇,后来又报了英语课外班。想着他一定能先人一步学好它。却不曾想,英语最后却成了他的致命伤。当然,这也和做家长的他们,没有坚持到最后有关吧。由于转学后有几年是寄宿,就给他断了补习。
最终她还为儿子放弃了工作,皆源于老师每次见她都会问:你究竟从事什么工作,竟然不顾孩子的成绩?并追问她,孩子的一生重要,还是她的工作重要。
思忖再三,和孩儿爸商定,她辞去工作,专心陪读。又开始亡羊补牢般的报各种补习班,结合鼓励法,儿子成绩倒真的有所提高,但想达到学霸地步已是不可能。
到此,不管什么原因导致,她和孩儿爸都接受了一个事实:他们的孩子,也许非天资聪颖;也许冥冥中命运自有天定,一切造成他成绩不好的原因都是必然。
其实,儿子也很听话,她给他定的作息时间,他都能认真地执行。
为了让儿子养成自觉学习习惯,她告诉他,每次做作业就当做一次考试。两个小时,不准去洗手间不准找任何理由站起来东跑西颠,让他在此之前把一切想做的都提前做完。
开始,稍显吃力,总坐不安稳,但看得出他在努力配合。经过一段时间后,终于习惯养成。
以至于后来都不用盯着,他都能自觉遵守。
她从不要求儿子和别人比,只要求他和自己比,成绩确实在一点点进步着,这让她很欣慰。
有次,他数学突然考的很好。老师为了鼓励他,就让他当了数学比赛小组组长。
回到家,儿子告诉她说自己没信心,总觉这次考好是偶尔为之,超常发挥。为了坚定儿子的信心,她鼓励他说,所谓的超常发挥,都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否则哪里来的超常?
记得当时他很懂事的说:放心吧!妈妈,我会尽最大努力做好的。
其实,他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也一直在努力着。
“儿孙自有儿孙福”,那时,她常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我们必须承认,有的人天生资质聪颖,适合读书,有的人并不适合。
这就像有人天生就会唱歌跳舞,充满艺术细胞;有人天生画画很好;有人天生就会写诗作文……天赋这个东西,确实存在。
曾经有过一个调查:实际上,“学渣”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更多。
对于这个观点,我是认可的,尤其到了初中高中,其实大多数孩子都想学好,但无奈真的有天赋这回事。我有个高中同学,每天白天上课睡觉,晚自习溜出去看电影,愣是毫不费力一级未留的顺利考入人大。
对于儿子,朋友说觉得他比以前有进步,就已经很满足了。不再奢望成龙,至少目前是这样。
04
由此,她开始放平心态,重新思考让孩子学习的意义。
其实,我们努力让孩子学习的意义无非是为了让他以后有能力去养活自己,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而她的儿子,勤劳善良懂事,将来踏踏实实做一份平凡的工作,又何愁没饭吃?
她说她的孩子不是学霸,但他早早学会了做家务。每到周末,作业之余,都会让她休息,他来洗刷碗筷,偶尔还会做顿自学来的饭菜。
她的孩子不是学霸,但他却会在她遇到困扰时,装作大人般,帮她想办法出主意,并安慰她说,一切都不算啥,不要和别人太计较。
她的孩子不是学霸,但他却会在乘地铁坐公交时,主动让座给别人。在班里,有弱势同学被欺负时他会打抱不平。
她的孩子不是学霸,知道她右手腕扭伤过,和他一起出门,从来不让她提东西,不管大兜小袋都是他一股脑儿提着。
她的孩子不是学霸,但他却深深记得她最爱吃什么。如果遇到,会毫不犹豫买给她;还时不时会叮嘱他爸,工作不要太辛苦,要注意身体。
我看过很多关于教育的公众号,有很多关于学霸养成的文章,也有很多学霸成功的例子。但那些方法就是照搬,也未必每个孩子就都成了学霸。如果套路实用,学霸早就比比皆是了。其实除了让看到文章的家长更加焦虑外,孩子并未因此而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太多人信奉唯学霸才有出路,才能成功,才有资格获得幸福。认为学霸才是来报父母恩的,也只有学霸才有足够能力报父母恩。都认为“学渣”将来能找个顾上自己的工作就不错了,哪里还敢奢望他来报父母恩?我一度也这么认为,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
就像朋友的儿子考上大学后,开始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并通过选举当上学生会主席,单枪匹马设计过班徽和奖品;一个人策划主持辩论赛,得到学院相关领导高度认可,称史无前例好模式,提倡以后沿用;已申请两项相关专利;并多次参加省市级知识技能大赛,获得名次。
而他考试分数依然无法名列前茅,截止目前,勉强保持中上等(初入学时,是倒数哦),朋友说知道他一直在努力着,每次成绩出来都比以前有所提高,这就足够了。
所以,他有这种努力向好的决心并付诸行动,有颗爱并尊重他人的心,能包容开朗的与人相处,这岂不是一份更宝贵的财富?
05
作为家长我们都有颗望子成龙的心,都想着自己的孩子能够比别人的强,都想让他们读牛津哈佛,或者成为马云王健林,可是很遗憾,大多数人最终都沦为普通人,过着平凡的生活。
如今的社会,孩子唯学习方成才,只有成绩好的孩子,才成为家长老师眼中的天之娇子,有希望的人;否则就是失败无能者。甚至有位家长在微博中写道:每每辅导孩子学习,都想把他变成精子还给他爸爸,也许这也是当今教育制度的悲哀。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为什么我们就只用一个标准来评判他们呢?
其实,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复杂,幸福不是成功者的专利。人生在世,要知足,要平凡,要感恩。真实的生命是平凡的。平凡的生活着,用心去发现每抹美丽。不羡慕钱财大亨,不追求权力名望,只希望能永远保持一颗干净、明亮、简单、自由的心,过着平凡的人生,享受着平静的小幸福,足矣!
朋友说前段儿子刚给她一份惊喜,他兼职挣钱为她买了部拍照效果好的手机,只因她爱旅游、爱拍照。
她说纵观成长的路上,儿子时常给她这样的惊喜,她也时常感动着,心里暖暖的。
她想,儿子长大后自食其力一定没问题。不管从事怎样的一份工作,他会尽职尽责做好。
等做完一天的工作,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做一名体贴的丈夫,负责的父亲。
待他们需要他照顾时,他定能耐心陪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这不也是做家长的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拥有的未来吗?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