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晴,难得的好太阳
(个人日记——吾日三省吾身。用文字记录生活,记录想法,记录成长。文责自负,原创首发。)
从小学开始,我就喜欢阅读,我阅读的起点很高,无奈那时候能读到的书有限,没有选择的余地,我读的前三部长篇小说分别是余华的《活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及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这三本书都是在读中学的姐姐从同学那边借来的,我在周末姐姐放下书本的间隙读完了这三本书,完成文学阅读启蒙。西北山村小学和乡镇中学高中,阅读图书也没什么选择,我因为没钱买书,读什么书完全取决于同学买什么书,进入中学后,从男同学那边借来路遥全集,狼图腾等书,从女同学那边借来韩寒,郭敬明,饶雪漫,明若晓溪等,老实讲,或许是因为性别不同,后者对我的吸引力不大,就算是翻阅一遍再也不想拿起看第二遍,相反余秋雨的散文,梁晓声等人的文集我却能一读再读。尽管高中选的理科,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我还是遵循内心选择了编辑出版专业,想着以后能够离书近一点,能读书也算是理想的工作了。
大学期间,大冰的书大火,作为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对于畅销书自然也要涉猎,大冰的书翻阅一遍,出一本翻一本,到最后总有一个感觉,千篇一律,虽是新书,但总感觉是冷饭热炒。近期大冰短视频上翻红,这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开始他的书火我就莫名奇妙,如今他在短视频上再次火爆,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今天我终于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理由,再次分享出来,供大家批判思考。
广大读者,其实和曾经的我一样,一来我们阅读什么我们自己并没有太多主动选择的权力,基本上是出版什么书我们看什么书,什么书火出版社和书上就拼命的吆喝贩卖什么书?这种情况和我曾经一样,我当时是没书可读,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拿到什么看什么,之所以能拿到这些书是因为这些书火,所以书上广铺货,大多数读者跟风买,于是更多的人跟风读,读书也赶了时髦。二是我们阅读的本心偏移了,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增长智慧,积累知识,而是为了娱乐,所以这种口水故事书就火了,但是这种书你看一遍很难再去读第二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作者表达的是小资产阶级的小资情感和情调。我很年轻,我很帅,我很好,我很有才,我能主持,我能唱歌,我能写作,但是我没钱,我为什么没钱呢?因为这个世界操蛋,瞎了眼了,所以我没钱,所以我痛苦,所以我唱歌,我写作,我主持节目,讲述我的故事,我的痛苦。
这么想来我瞬间理解了,什么是小资产阶级情调和小资产阶级情感了,原理了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请问你为这个社会的变好做了什么贡献,你是参军保家卫国了,还是你为尖端科技攻坚克难了,又或者是你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了?作为文艺从业者,你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歌功颂德了么?没有你在歌唱你没钱,你爱的姑娘瞎了眼不爱你,跟这大款跑了。
你为劳动人民鼓劲加油了吗?你没有,你只是在絮絮叨叨的讲述你没能像富二代,官二代那样无需劳动就可以衣食无忧,就可以剥削劳动人民。社会是公平的,要么你是剥削阶级,通过剥削广大劳动者赚的盆满飘满,或者你踏踏实实的劳动,从市场上获得回报,小资产阶级手无缚鸡之力,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就想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问题是他还做不到,只能羡慕资产阶级,羡慕而不得,于是自怨自艾,于是怨天尤人,于是自吹自贪,乞求同情和打赏,于是广大劳动人民中有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大众共鸣了,共情了,但这种共鸣和共情对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社会进程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小资产阶级向往资产阶级的奢华生活而不得,所以痛苦,于是为资产阶级歌功颂德,同时鄙视自己的同类,劳动大众。我曾经读书的目的也是脱离自己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拜托劳动群众的社会地位,想成为剥削阶级的一分子可以好吃懒做。好吃懒做,骄奢淫逸是人性的本来的邪恶,被资本主义放大和宣扬,成为资本主义的核心,也成为资产阶级的追求,所以在资产阶级阵营内部,由于人性的恶形成严格的剥削链条,任何一个在资产阶级群体都是剥削链条上的一个,小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然后他的剥削所得也被大资本家剥削,大资本家也不能逃脱被剥削的命运,大资本家被资本本身的逐利性剥削,直至被吞噬殆尽,一毛不剩。
小资产阶级即便是使劲浑身解数也仅有很小的机会成为资产阶级,因为资产阶级群体的发展是靠血缘,而不是靠所谓的后天努力和既定的上升通道。美国华尔街也分新贵和老钱,在老钱那里,新贵也是他们剥削的对象。小资产阶级最终只能沦为资产阶级的乏走狗,心向往之,身不能至,于是只能痛苦的吠叫。这就是曾经我的思想状态,一副小知识分子的嘴脸,一个无产阶级的背叛者,一个资产阶级的乏走狗,现在的我十分鄙视曾经的我,更鄙视我曾经的情感追求和审美品位,尽然对小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的无病呻吟共情和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