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基本不缺吃穿,农村孩子也一样。
物质的富有,越发凸显了精神上的贫瘠,尤其关于感恩和爱的教育,在这些孩子身上最为缺乏,也最容易被忽视。
所以很多人会感叹:为什么好好的一个孩子,养着养着就养成了白眼狼。
“给我一天杀人不用偿命的时间我愿杀死全家。如题所见,为什么要杀光全家那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都逼着我,明明清白装出让人厌恶的模样”这段话出自一个再有几个月就满12岁女孩的日记。
尽管我不知道她所云,但那种要杀死全家的恨意,满满的,好在还懂得杀人要偿命!
这并不是偶然,也不是个例。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她用这种白纸黑字写下了对她周围所有亲人的恨意:
有的因为外出和别人吃饭,没带她,她恨爸爸妈妈,在QQ空间诅咒谩骂;有的因为让她写作业,她写日记说哔哔她;还有的认为奶奶重男轻女怨恨奶奶,就连全家公认最爱她的姑姑也不能幸免,即便刚带她去看了电影,吃了大餐,买了衣服,装在她眼里的依然是恨意。
即便对已经离婚多年的妈,也直呼其名,说妈妈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提起妈妈找的后爸更是厌恶至极。
尽管我知道,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上多少会有些问题:比如敏感、自卑。确实,在这个12岁孩子的身上,我看到的是敏感带来的嫉妒,因嫉妒而生的仇恨。
面对这个孩子,我第三次将她从北方老家,接来深圳。可看到她对家人的恨,和那种接受批评时冷冷的,恨恨的眼神。我竟然不知道怎么去与她相处?怎么去辅导她学习?怎么教给她女孩该有的样子?更重要的是我没法弥补她,关于感恩教育的缺失,以及纠正她夸张的言语和撒谎的习惯。
从她身上的一些品性看,说这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失败,希望为时过早。
这是典型的离异家庭的孩子,也是一个由爷爷一手带大的留守儿童。看着今天的她,我时常回忆起,她四岁多可爱的模样,嘴巴甜,和奶奶、姑姑,家里的人都很亲。
这七八年时间,她长大了,却变得越来越陌生。和她沟通的时候,她应和得特别好,什么都懂。给她打电话,给她买衣服、玩具,她从来都是什么都不要,都不缺,我以为她是懂事,可她却把所有的恨意,记在了心里,写在了作文本上。
不管穷富,家庭破裂,对孩子终究是伤害。可是这个孩子,无论是她亲妈还是后来的妈,身边的人,用着他们能用的或者说各自拥有的方式来爱她,疼她。可她全然无视,不仅无视,反而演变成谁和她接触多一些,招惹的恨意也就多了几倍。
带她去玩,买吃的,穿的,买课外书,坐飞机,很多第一次经历的事情,在我看来也算新奇的东西,很好的作文素材,却入不了她的眼睛,反而在日记和作文里,都是让两个人一起打伞,别人的伞又大又好,她的伞又小又漏雨(撒谎),再不就是这个哔哔她,那个哔哔她,让她写作业,这如何如何令她讨厌。
当然有时候她还是很高兴的,一是吃东西的时候会兴高采烈,前提是弟弟吃啥,她也吃啥,否则日记里就是偏向弟弟;还有一个就是在楼下跑着玩,哪怕和一个几岁的小孩一起玩,只要不去叫她也能玩到天黑,草丛里、楼前楼后,一路疯跑,满头大汗。
看着眼前的这个孩子,不寒而栗。
这就是活生生的,不知不觉间,将一个小女孩养成了白眼狼。12岁,人生的大道理不懂,但最基本的关于人性的善与恶,应该是可以懂得和区分的。
一个农村的孩子,出身已经与城里的孩子,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即便在班级里她最好的一个科目,英语考了90分,到专业机构测试,仅仅小学三年级的水平。
更何况城里孩子上的那些舞蹈、音乐、美术、演讲等等兴趣班,与她而言,更是遥不可及。
即便从现在起,开始拼命奔跑,这辈子也不一定能赶上。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非要出人头地,普通人家出身的孩子,认识自己,甘于平凡,拥有爱,也会很幸福。
可是,这个12岁的孩子,把所有的心思用在了怨恨上,人性中最应该值得发扬的感恩和爱,却是缺失的。
那么即便她长成一个窈窕淑女,谁又能保证她不是一个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不懂爱,不会爱的女孩子。
想获得爱,就要付出爱。感恩别人,自己才会更幸福。这个道理,不知道未来的她,要用多少年,经历多少事才能明白!
为人父母,最关键的除了送孩子接受教育,给孩子充盈的物质生活,更要教给孩子的是爱和感恩。
一个感受不到爱的人,也无法指望她能去爱别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无条件的爱你。对于这个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女孩,这缺失的一课,单靠假期里,我搂着她肩膀,苦口婆心的,用我的人生经历和她说:爱比恨更容易获得幸福。
这未免也太苍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