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本书,明明题目很清楚,平铺直叙的直达主题;明明目录也是关于阅读的方法以及阅读的困惑,读者翻开时的心情一定也是抱着类似于工具书的心态去搜索解惑。如果是这般操作的话,你会后悔买了它看了它。然而,当你翻开后,哪怕就是阅读一小段,它都会带给你数不尽的惊喜与感动。你会惊喜的发现原来这不是一本工具书,而是一本关于人生命题的宝藏书。同时你也会感动于作者的文字功底,这样的文字有一股张力,能完全游刃有余的左右你的情感并让你深陷其中,而你却甘之如饴。
《阅读的故事》就是这样一本低调的书籍。说它低调,因为你完全在书中看不到作者以高居的姿态或以专业读书人写作者的高深见解来告诉读者阅读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怎么看待阅读这回事,我们应该怎么来阅读。相反,他始终和你一起以彼此平视的视线,一边与你讨论阅读过程中的困惑,一边又在这些困惑中与你一起追问与探索关于时间、生命、死亡、自由等人生命题。
本书作者唐诺,1958年生于台湾宜兰,《十三邀》第三期嘉宾,许知远称其为“天下读书第一人”。果真不虚其名,他是我第一次认识却又立刻爱上的一位作家。
只因他的文字像一剂解药,能解现世百般愁,解开了40+的我,正处于人生折返处的我对时间,对生命对死亡的焦虑,不再囿于年龄的增长带来的不适感,更清晰的认识到人生就是行走在路上的阅读,它是内心丛容的,自由的,向上延展的。
1. 阅读,是让内心从容的旅程
就像作者在《太忙了没空读书怎么办》一章所说:“所谓的时间不够,是特定性、针对性的用词,意思是我们因为把时间花在某某某某事情上头,以至于我们也想做的某某某某事便被排挤了,因此,不真的是时间的绝对值匮乏,而是我们一己的价值排列和选择问题。”
于是,阅读也成为了一道选择题。而在阅读面前,一道泾渭分明的河水横亘在两大营地之间,有人选择一辈子追求他们眼里的“必需品”,有人选择追求内心的丰盈。顺着这个思路,那些被耽搁迟迟没有做的事情,不是因为太忙,也不是因为没有时间,只是它们的价值是否符合个人需要。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如今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已经从20多年前的“你吃饭了吗?”逐渐的被“最近怎样,不忙吧?”所代替,暂且不说这背后的历史变迁时代背景。
就从一个“忙”字,或许也能窥探出几分现代社会的普遍世像。幼儿忙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学前教育,年轻人忙于自我提升,商人忙于生产的再扩大,明星忙于名利场的追逐,官员忙于政绩的提升......。于是,无数个忙碌的背影下映衬出的是一个个鲜活的“茫碌”的身影,人们彷徨于因为太忙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家人,没有太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是阅读这样一件事情却都是一拖再拖,迟迟没能实现的一件遗憾之事。焦虑、彷徨、慌张正无声而又肆意的侵占着内心每一寸领土。
2. 阅读,是让心灵自由飞翔的过程。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身体衰老一分,对阅读抵抗力便增加一分。所以,对于阅读前的仪式感也开始随着年岁的增长也更正式而热烈,那些坐姿、眼镜、肩颈以及腿等也必须小心试探性的维系在一个恰到好处之中。
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年岁的增长是会带来阅读行动上逐渐的不便,是会禁锢住这身肉体,但是我的心灵终将是自由的,是驰骋的,我可以在飞越到20年代成都的茶馆,去看看茶馆里的小伙计忙碌的身影,去和茶客喝喝茶聊聊天;我也可以跟着马伯庸一起走进明代的户籍制度,从中去窥探明朝的兴衰缘由;我还可以跟着林耀华走进他的家族历史,了解那个时代那个地域的婚丧嫁娶、人际关系、家族崛起。
或者我干脆什么也不做,闲看天光云影,市招街景,或是一张张不像是的陌生人的脸,等着一颗好奇心去遨游,去慢慢的融通那些不相关联的人、事、物。
是的,阅读不能让我成名,也不能让我暴富,却能让我充满力量,能让给我明亮的双眼,精确的判断能力,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当我身处一个万众欢呼,崇尚个人主义的时代潮流中时,我不会因此盲目的崇拜,我也不会因此人云亦云;当我在与权势交往时,我也能保持内心的独立,不会因为职场地位的高低而抬高别人,看轻自己,它让我以更清醒的眼光,更豁达的态度去认识世界,去面对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