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鬼谷子》心得

   《鬼谷子》第二章反应第二已经学习结束。现在我把第二章学习心得做以下总结。

      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常讲做事要有效率,具体的事该怎么做,才能花小精力得大回报呢?老鬼哥在两千多年前就给我们总结了一整套的方法、体系。首先,我们要反复的类比、推理。类比的是我们身处的境遇,类比的是我们所做的事及事物的背景,类比的是我们所接触的人。找到与我们所做事情相似的事物及人物(包括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比较共同点与不同点,从前人的做法和结果中,借鉴成功之处,革新失败之处。那么既然是前人的失败处,我们又如何革新做法才能不失败呢?这就需要我们推理,前人选择1失败了,那么选择2是什么结果呢?我们在推理前人选择2能不能成功的时候,要接着类比,寻找相同的境遇、事物,然后又是推理。看起来像个死循环,其实这正是本章的精髓--反复。细化每一个环节,把握每一个环节。类比的是前人的做法,推理的是我们该怎么做。失败乃成功之母,就是最典型的类比、推理的做法。

     中国人说话非常含蓄,都有话外音。要搞清楚对方的话外音,我们就要学会象比法和反听。象比,我们的计划与别人所说不一样,我们不能打断他,也不能穷追不舍的死认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静听对方的言辞,从他的表象中反过来推断他的真实意图。反听,利用事物的可逆性,分析别人的言行,反过来探究对方的出发点,探究他的真实意图。通过象比和反听,我们能发现很多事物发展的苗头,把这些苗头类比、推理,分析出对我们最有利的做法和结果。我们也可以主动变换话题,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让对方打开话匣子,顺着他,做到欲擒故纵,让他使劲的说,来捕捉更多的象比和反听的机会。

    这里提到的小精力大回报,不是投机取巧或者异想天开,我们要明白一分付出一分回报的道理。所谓小精力是指我们付出较小的财力、物力,少跑几趟。那么,我们的付出在哪里?我们更多的付出应该是在自己的大脑里进行类比、推理,找到正确的做法,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自己试水。面对具体的人和事,把自己变成“脑力付出者”,而不是“体力付出者”。

   成功者为什么能处事不惊。因为他们能做到心平气和,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事理、辨别真假,从而把握全局。成功者为什么能进退自如。因为他们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缺点”,再应用象比、反听的方法知道对方,然后类比、推理选择正确的做法,用自己的“优点”去碰对方的“缺点”,给对方“设套”,让对方“上道”。成功者的最高境界是让对方“心甘情愿”的“自投罗网”,而且找不到“上当”的痕迹。

黄寓风

2016.5.24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反应第二】(2.1) 原文: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已...
    执子之念阅读 2,166评论 0 0
  • 【反应第二】(2.2) 人言者,动也;已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
    执子之念阅读 3,633评论 0 0
  • 【反应第二】(2.3) 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已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
    执子之念阅读 3,355评论 0 0
  • 【反应第二】(2.3) 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已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
    路过的小强阅读 2,865评论 0 0
  • 【反应第二】(2.3) 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已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
    海纳百川vs王者之风阅读 2,91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