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 | 文人笔下的清明(清明节到了,你不得不知)

[小语的话]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许多反映清明时节的作品,就让我们在这个落雨纷纷的时节,来欣赏一下吧。

文人笔下的清明

     诗词中有许多以清明为主题的,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估计没人不知道这首诗吧?不过,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其实并不像表面上那么悠闲,而是有很深的家国忧思。

      《清明》这首诗是杜牧的早期作品。唐代安史之乱,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杜牧《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并非由于天阴下雨,正是反映了北方农村这种耕稼缺人的荒芜现象。晚唐诗人杜牧,是一位刚正秉直、情致豪迈、敢论大事、指陈利弊的文士,早年他怀才不遇,后遇宰相李德裕的赏识,才委他依次做了黄、池、睦、湖四州刺使,每任时间都不长,英年早世。同一个时期,杜牧的《并州道中》有诗句:“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诗中表达了杜牧的逃避,对困惑自我的安抚。消沉之中,我们可以看得出一个思想强硬者的无奈。

        晚唐统治阶级腐败,宦官专权,阶级矛盾激化,农民义军四起,在这种人迹稀少的混乱环境,杜牧的清明,折射出了晚唐北方农村苦难遭遇的生活缩影。不过我们依然陶醉在牧童、杏花和酒的诗意中,杜牧的清明,也让我们憧憬着生活的美好。

      此外,清明节有着“寒食”的习俗。原始社会,我们的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对此,唐代诗人韩的《寒食》诗有生动描写: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另外,还有许多写清明的诗,也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图片发自简书App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由此可见,古人对清明是很有感触的。

那么,今人对清明感受如何呢?从作家们的笔下我们可以窥览一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张恨水在《清明二题》中曾谈到,清明祭坟的诗可谓数不胜数,却有一首据说是一个农村汉子跪在坟前的呼唤,堪称民间绝唱:“今日是清明,你的儿子来祭坟。哭一声,叫一声,儿的声音娘惯听,为何不答应?”这短短几声“天籁”,真的是感人至极,催人泪下。

        丰子恺在《清明》中讲述了幼年在老家桐乡过清明上“大家坟”的情景。“清明三天,我们每天都去上坟。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杨庄坟……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坟。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坟。坟共有五六处,须用两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轮流做主。白天上坟,晚上吃上坟酒……第三天上私房坟。”同时丰子恺也回忆了随家人清明踏青的心情:“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做无上的乐事。”他风趣地把这种踏青称作“借墓游春”。

        莫言在《檀香刑》中对清明节的描写也是情趣盎然。他这样写道:清明那天,眉娘撑着一把绘画着许仙游湖遇白蛇的油纸伞,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就为了“要和高密城里的女人们好好地赛一赛”,让男人们“看吧看吧看吧看”。

        叶圣陶先生有篇题为《过节》的短文,曾入选中学课本。文中描写到父亲辈、我、孩子们三代人对于过节跪拜的不同态度:“逢到节令,我们依着老例祭祖先……从前父亲跟叔父在日,他们的跪拜就不相同。容貌显得很肃穆,一跪三叩之后,又轻轻叩头至数十回,好像在那里默祷,然后站起来,恭敬地离开拜位。所谓‘祭如在’,‘临事而敬’,他们是从小就成为习惯了的。新教育的推行跟时代的转变把古传的精灵信仰打破,把儒家的报本返始的观念看得并没有什么了不得,于是‘如在’既‘如’不起来,‘临事’自不能装模作样地虚‘敬’,只成为一种毫无意义的例行故事:这原是必然的事情。几个孩子有时跟着我拜;有时说不高兴拜,也就让他们去。”文化传承不是单纯固守传统,孩子心中的所谓“跪拜”已没有封建迷信的意义,作者借以表明新教育的推行对时代进步的影响。文中那份浸润于传统节日活动里的敬畏天地、敬畏祖先的虔诚,才是过节应有的文化心态。

        乡谚有云“十里不同风,九里不同俗”,实在是很有道理的。在鲁迅的弟弟周作人眼里,清明节就显得轻松温暖了许多,他说:如果排除掉感情上的因素,扫墓其实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平时,人们忙于各自的事业,无暇去野外游逛,只有在扫墓的时候才可以聚集在一起出门,这大概也算是“片刻的优游”了吧。他在《山头的花木》中写道:在旧时代里,上坟时绝顶高兴的是女人,其次是小孩。清明一到,妇女儿童欢天喜地,穿得漂漂亮亮去上坟,无形中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在《上坟船里》等一些诗文中详细描写过绍兴扫墓的风俗:“清明前后扫墓时,差不多全家出发,旧时女人外出时颇少,如今既是祭祀,并作春游,当然十分踊跃。扫墓时候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称草紫,通称紫云英。”“草紫苗鲜作夕供,船头满载映山红。”周作人高高兴兴地记述了扫墓的食事,说,他家是墓前供十大碗菜,八荤两素,所谓“十碗头”。“灯笼蟹鹞去迢迢,关进书房耐寂寥。盼到清明三月节,上坟船里看姣姣。(《儿童杂事诗》)”渴盼清明到来的迫切心情,怀念逝者不是理由,借此获得一次释放心理压力、亲近自然的绝好机会,才是小孩最真的意念。

        在《扫墓》一文中,周作人论述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我们看某处的土俗,与故乡或同或异,都觉得有意义,异可资比较,同则别有亲切之感。”墓祭之目的,在于借助仪式来表达我们对先辈的感恩、对亲人的怀念。与此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危机感,他担心“此俗有点不能常保”,因为“近来人民以职业等等关系去其家乡者,日益众多,归里扫墓之事很不容易了,欲四方客未归者上坟是犹劝饥民食肉糜也。”带着游子淡淡的无奈,同时也是对民间传统习俗的能否传承下去的担忧。这一点,值得千千万万个游子认真反思。

        对于清明节,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则另辟蹊径。在半个世纪前,他有首《清明》诗:

“清明到了/处处桃红柳绿/且别忙着去烧纸/还是给逝者献束花吧……”

不忙“烧纸”,忙“献花”,透露出老舍心忧天下为民请命的人生追求。社会在发展,我们的观念更应该与时俱进,要大力提倡献花、播放歌曲戏剧等安全环保、简朴新颖的祭奠方式,积极弘扬移风易俗、文明祭奠的时代新风,把清明节过得更加“清明”洁净,让清明节回归“清明”的本意。

        清明节从来都是死亡与新生交织、欢乐与伤情共存的节日。伴着对故人的悠悠怀念,品读作家笔下多姿多彩、有滋有味的清明节,让我们对这个传承两千余年的特殊日子有了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认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综合西安晚报、海峡都市报、河池日报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91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56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745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9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7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2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5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8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9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9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明节和《清明》诗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或4日...
    天涯彼林阅读 1,413评论 1 23
  • 寒食东风御柳斜 ——咏寒食节古诗词赏析(一) 王传学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已经延传了二千多年。传说春秋时期,介...
    王传学阅读 1,835评论 0 5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008年 4月 5日 (农历二月二十九 )星...
    老实人学说话阅读 995评论 0 10
  •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此时已经是凌晨左右了,依然毫无睡意,即便中午没有午休,下午认真看书练题了。最近很...
    不酷的我不喜欢阅读 1,928评论 0 1
  • 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我依然没有改变,能不能淡定从容面对,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按你想像的进行的。
    鱿鱼儿阅读 10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