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张篇第十九13
【原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大意】子夏说:”做官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有余力就去做官。”
【一点启示】子夏这两句话应该是转述孔子,所以一定要放在一起看,优是有余力,仕今天也可理解做事,为他人服务。那么在事中学,学了去实践做事。日日精进,努力付出,终身学习,不可中断。
【浅谈】
1、学习与做官(做事)是互为前提和目的,由学入仕,或由仕入学,是一脉相承的,而不应将二者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这两句,尤其“学而优则仕”,虽为后人津津乐道,但对这两句话的误解也是相当深的,以至于被误解的意思占了上风,这句话的本意反而被湮没了。
2、仕而优则学:大部分人把这句话中的“优”理解为优秀,这句话就变成了做官做得好就去做学问,学习学得好就可以去做官。现在看来,这样的理解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的。儒家主张入仕,就是要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经世济民的伟大理想。
3、学而优则仕:任何时代,百姓总人微言轻,纵使有天大地大的才能,如果手中没有相应的权力,那么便没有了为社会、为大家服务的平台,什么也做不成的。而要想入仕,不好好学习是不行的,古人十年寒窗,为的就是一朝金榜题名。这也没有什么错,所以说,人在公门好修行。
4、另一误解,这两句话是并列关系,无因果关系。如果只看后半句,变成了“学习好了就可以做官”,至于做官之后干什么,就没下文了。这种误读导致产生一大批“应试官”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做了官或无所作为,或乱作妄为。
5、学而优则仕,学什么,当然是学圣人之道,优,并不代表知识、文凭证书多多,而是悟道,明白了内圣之道,仕而优则学,仕什么,是外王,以内圣之道为民众服务,并不断提高自己,今天就是老内圣开出新外王。
6、新儒学大家唐君毅先生有言:“当以心性之学为其本源……,更应以仁心为主宰。”中国读书人说到底还是儒生,儒家内圣外王之精神当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