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坤锋同学
仅仅是好的选择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最好的选择!
只有更高的目标,才会有更好的选择
当你面临抉择的时候,“满意原则”是我们大都数人的选择,最佳的我想应该是“最优原则”。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高标准,多比较一些选项,而不是得过且过的满意心态!
忠于内心真正的渴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全情投入你的爱好,在时间的深度和长度上的积累,慢慢生长,定能枝繁叶茂。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最高目标”并不是指那些可以被度量且数量力求最大化的目标,而是指从整个人生来看最有意义和最优价值的目标,目标反应的了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在现有的格局上,向上再走一步
大熊老师的《格局逆袭》一书中,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当下年轻人关于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的思想误区,提出格局逆袭的观点,帮奋斗路上的年轻人再次定位自己,找到方向,实现普通人的逆袭。
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老师曾说,所谓“选择”就是“审分寸”,而“分寸”就是“本末轻重”。
当你没有权衡好轻重的时候,花了很多功夫读了一些不值得读的书,写了一些不值得写的文章,也会做一些不值得尝试的事情,就会导致你懊悔不已。要权衡好本末轻重,就得有“价值意识”,也就是你一定要搞清楚“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一个人为自己的内心树立什么样的最高目标、设定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反映了他的“格局”,“何为格局”,电影《一代宗师》做了很好的诠释,“看自己、看天地、看众生”!审视自己看看在哪个坑吧!
“人不能只为他自己而活。我们必须认知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的,而我们和所有的生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认知指引了我们心灵和宇宙的关系”---石怀哲
我们无须期望自己能一步登天,一下子拥有石怀哲这样的精神高度,我们大都数还是平凡的普通人。而我只是希望你能在自己现有的格局基础上,再稍微往上走一步,能够看到一点更大的天地!当然,我们无法期望在一个很短时间内就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对有些人来说,这个过程只是一瞬间的顿悟;对更多人来说它可能是一个曲折和反复的漫长过程。但是不管怎么说,当我们面对人生中的种种选择时,若果我们拿出一点勇气,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更多更好的选项,做出更加完美的决定!
如何发现人生中更多的可能选项?逃离隐含架设的牢笼
从我们的个人经验和当前情境中产生的显而易见,无须主动探索和发现,称之为“可见选项”,这些就是我们隐含架设的牢笼,我们必须将思维模式跳出来。去发现潜在的可能性,来自与我们关联的未知世界,或者已知事物的深层信息,真的需要我们用心的去主动探索和发现,因为这就是突围的“潜在可能”!
选择太多,肿么办?
对于一般问题,可参考维度分析法,但是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境,尤其是涉及情感、洗好等主观意味特别强的情况或者复杂度过高、牵涉面过广的情况不是很适用,此时,聆听内心直觉的声音很可能比条分缕析的理性分析更好。牛人曾提出的恋爱拇指法则---“生理上有冲动,精神上受鼓舞,沟通上和流畅”做判断,也许答案就在眼前!这点我做的就不够好,有时候,老对最亲最爱的嚷嚷,其实更多的时候,心口不一吧,明明心里很在乎,嘴上非要过过瘾!
认识是持续而反复的构造,校正选择,做出建设性的改变,也不要因为预设规则,而放弃个人追求,其实有时候重新选择,并不用全部推倒重来!人生就是持续反复的构造,既是不断延续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就像一个故事,有冲突、有转折,有高潮、也有预埋在暗处的种种伏笔,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发挥奇效。所以当我们选择的时候,不妨先试做为自己设计一个有关“人生”的故事,你就是故事的导演,你要弄明白在这个故事里面你是如何成长,变化和坚持的,然后你可以做出一个尽可能好的面向未来的选择!
不管你做了那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摸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End 亲爱的朋友,为了自己,更为了在乎自己的人,勇敢的抉择,断舍离,追逐你的梦吧,永远会有人在默默的为你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