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既然选择了新的尝试,就要勇于跟以往的旧习作斗争,站到讲台上,看着台下12个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学习,各个小组都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不禁有点感慨。
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思维形成定势,似乎课堂上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的听老师讲课,这样的课堂气氛最好。其实不然。越是安静得可怕的课堂,除了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的声音,再没有学生参与学习的任何动作,这样的课堂最危险,最没有效率。
一定要改变这种课堂。
因为这样的课堂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老师照本宣科,只是作为知识的搬运工在做着最简单机械的运动,根本就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也没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有的学生掌握得快,已经会了,老师还在一遍遍灌输,这对于好学生是浪费时间;而差生反应迟钝,老师讲得太快,没等反应过来,老师讲完了。这对差生更是浪费时间。
与其两误,不如双赢。
那就从课堂改起。说起来,分组合作学习也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至少它会比单纯由老师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有灵活性。小组内可以最大限度地重复知识点,并且学生通过讲给同伴听的方式巩固练习,多次重复已达到记忆的目的。
对于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纸条传到老师手中,再由老师有针对性的集中讲授,有的放矢,注重时效。但是一定要控制讲授时间,最长不超过十分钟。
一定要相信孩子们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老师,一定要忍住,不讲或者少讲。不要担心孩子们会借此说话,实际上他们根本就没有说话的时间,更找不到同组内可以说话的人。相反在最需要交流的时候,他们却可以最快的找到同伴,找到交流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