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看到了临床心理学家、认知疗法创始人、“认知治疗之父”、精神病学家贝克去世的消息,老先生刚好享年百岁。
贝克所发展的认知疗法(后来称为认知行为疗法),占据了精神医学领域和心理治疗领域,使他于2006年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大奖,评委会颁奖给贝克的理由是这样描述的:“贝克发展了认知疗法,该疗法改变了我们对许多精神病的认识和治疗,如抑郁、自杀行为、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和饮食障碍等。”评委会主席称,“认知疗法是近50年来精神疾病治疗领域最具重要性的进展之一。
贝克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和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和行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与歪曲的认知有关。贝克指出,心理障碍的产生并不是诱发事件或不良刺激的直接后果,而是通过了认知加工,在歪曲和错误的思维影响下促成的。贝克还指出,人们的认知建立在自己以往经验的态度和假设基础之上,错误常常以“自动思维”的形式出现,即这些错误思想常常是不知不觉地、习惯性地进行,因而不易被认识到,不同的心理障碍有不同内容的认知歪曲。
在心理学领域,认知行为疗法也简称为CBT,是现今很多心理咨询师必备技术之一。认知行为疗法相较于精神分析疗法,具有短程、快速、高效的特点,通过改变歪曲的认知,使得来访者从痛苦的观念中解脱出来,获得改变。
“人生苦难重重”,突然想起来了另外一位心理咨询师斯科特派克在他的畅销著作《少有人走的路》里面的第一句话,我们每天、每个阶段可能被各种各样的烦恼所困扰。就拿自己来举例吧,今天其实心情就不是很平静,因为在群里又看到了今年毕业生薪资倒挂的消息,今年因为行业行情好,刚毕业的毕业生薪资倒挂工作3-4年的老员工,再想想自己这几年的情况,不禁一阵“悲从心来”,开始不淡定了,内在各种负面情绪又要出来了,只好去阳台上放放风。自己会有很多自动的、负面化的思维出来:“为什么自己这么差?”“都是自己的原因,自己啥都不是”,“不,都是因为原生家庭早年造成的负面影响,唉,自己永远不会好了”... 等等一系列的情绪、念头的“翻江倒海”,使得自己无法很好的进入工作状态了。
按照贝克的认知理论,自己一系列内在的思维里面,就会有“非黑即白”(如果自己收入不达到非常优秀的程度,就啥也不是,甚至简直不配活,这在学生时代尤其严重),“灾难化”(完了完了,这样下去以后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了),“个人化”(都是自己的错,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所以被倒挂,而实际上是因为资本和市场的大环境存在可能的“泡沫”,助推了毕业生的高薪资),“责备”(我的父母造成了我今天所有的问题)... 等等一些列的认知歪曲。所以,站在阳台上时候,我也在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在和自己内心对话,当然这也是建立在能够察觉自己的基础上。
改变认知,是心理成长的必经之路,并且“路漫漫其修远”,自己依旧在路上。
再次缅怀贝克先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