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对于这本书的看法吧,这本书被很多网站誉为“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对此一点我十分的认同。
关于阅读方法论的书,市场上有非常非常多,例如:《洋葱阅读法》、《高倍速阅读法》、《这样读书就够了》等等。可以在阅读过这些所有的阅读方法论的书籍之后,再回过头来读一下这本书,你才会发现为什么它从出版至今都如此的经典。原因就在于,其他的阅读方法论基本上都是基于该书所提出的阅读的四个层次为基础,进行方法的延伸和拓展。
这并不是说其他作者的书籍不好,相反,能够站在巨人肩膀之上在去拓展的思路,当然会是好的。但无论是读书还是做事儿,我们总应该弄清楚底层逻辑,这样在逐步提升的过程当中才不至于根基不稳导致“返工”的情况出现。
其次是对于阅读主动性的看法。
把读者的状体划分为主动阅读者和被动阅读者,是非常合理的一种方式。
被动阅读者
更多的读者大部分属于这一部分人群,但并不是这种状态不会改变。所谓被动阅读者也是相对于主动阅读者而言,他们对于阅读的内容、吸收的知识、阅读后的收获和在实践当中的运用都与主动阅读者有着一定的差距。
主动阅读者
首先,主动阅读者能够带着问题去读书,他们希望通过对书本的阅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对于阅读的内容和吸收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方法;同时他们对于书本的内容,抱有一定“批判性”的态度,通过阅读和思考,将知识内化。最后,通过内化后的知识和理论,在生活当中进行实践,并逐步改进成为自己行知有效的工具。
所以说,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总是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有不一样的收获。如果要选择一本必须要多读几遍的书,我一定会选择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