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救世主》这部小说里,丁元英绝对是个另类,那么的与众不同,格格不入,又那么的才华横溢。
丁元英的基本情况
丁元英的个人资料有一张简历,说得很明白。
丁元英,男,1959 年出生,籍贯成都,北京户口,1978 年考入清华大学,1979 年留学柏林洪堡大学,1985 年获经济学硕士,同年就职于柏林 H.N.S 国际金融投资公司,1989 年就职于北京通达证券公司,1990 年 2 月在北京结婚,同年 8 月离婚。1991 年鬼混。1992 年3 月就职于柏林《世界经济周刊》,任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员,1994 年 1 月辞职。1994 年 6 月在北京创办个人私募基金,1995 年 5 月私募基金预备解散。此人无信仰,爱好音响,在柏林有一套住房,有德国永久居留权。
光看学历就够吓人的了,清华大学,留学柏林洪堡大学,经济学硕士,这些指标放现在也是顶尖人才。至于他曾经供职的几家公司无从查起,但从名称上也能判断不是泛泛之辈。带“国际”“世界”头衔的应该不会差到哪去。
他后来在北京创办私募基金,经营业绩怎么样呢?管理资金兑换成人民币是23266.4 万元,私募基金投资回报率是82%。很容易计算,他赚了23266.4万×82%=19078.448万元人民币,也就是约1.9亿人民币。这不就是股神吗?
肖亚文眼中的丁元英
肖亚文跟了丁元英一年,给他当个人助理,算是公司里离丁元英最近的人,在她眼里丁元英是什么样呢?
肖亚文说丁元英“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他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重要。”
虽然肖亚文不完全认同丁元英,但显然丁元英在她心里是极具分量的,以至于在私募基金解散后她还要倾尽心力与他保持联系。
韩楚风眼中的丁元英
丁元英去古城前,韩楚风和他喝酒,喝到最后,韩楚风想送他一句话,没说出来,那是尼采的一句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这句话显然是肯定的丁元英所处的高度,他的思维没多少人能跟得上,只能享受孤独。
芮小丹去北京找韩楚风了解丁元英的情况,韩楚风说了一句“至于评价他这个人,我觉得有一句话就够了:元英是个明白人”。芮小丹临走时,韩楚风又对她说:“元英不是个执著出人头地的人,有口饭吃就知足,喜欢清静,习惯一个人呆着……”
丁元英是个明白人,看人看事都无比通透,当然有时候太明白了可能也不是什么好事。他又不追求名利,吃穿什么的也不讲究,只想一个人清静,有点像与世无争,寄情山水田园的隐士。
芮小丹眼中的丁元英
在乐圣起诉格律诗,叶晓明等三人退股,肖亚文入股之后,芮小丹开始思考整个事情。
从整个事件里,她没有看到丁元英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普通事。他的的确确是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合理、合法地竞争,一切都是公开的,没有任何秘密和违法可言,所谓的“神话”竟是这么平淡、简单。
原来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原来能说老实话、能办老实事的人就是神!因此可见,让人做到实事求是有多难,让人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有多难,而做到的人却成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
丁元英在光天化日之下挖了一个陷阱,乐圣公司就眼睁睁地跳进去了,叶晓明等人就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断,而丁元英所做的也不过就是实事求是。
还有一个侧面的评价是就伯爵公司对丁元英做的调查,说“此人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也没什么名气,但是真正了解他的人都有一个共同评价——鬼才”。
而丁元英在运作格律诗事件的整个过程中也体现了他的过人能力,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事情完全按照预定的轨迹在进行,也许唯一没算到的就是会搭上两条人命。
大概正如智玄大师所说,丁元英“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