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人到中年,就会压力山大,焦虑不止?
我觉得《认知觉醒》中总结还是比较合理,“这个年纪的人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他们正好处在人生的三个关口:一是上有老下有小,责任关口出现;二是前浪未退,后浪追击,职业关口出现;三是左有钱右有势,比较关口出现。”
是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生活在工作中忍气吞身,为了家庭在生活上委曲求全,没有压力没有焦虑那是不可能的。
普通如你我既没有祖上荫德庇佑,也没有命中贵人相助,所有的希望都得靠自己一点一点熬出来。为了让自己熬的轻松点,往后不要轻易再被这3种情绪所左右!
1.在家里,不要被牺牲心态左右
其实,这次的写作灵感,就来源于一次骑行:
去年冬天,因为外面天气寒冷又赶上快要下雨,一直在犹豫要不要骑车去单位,老妈让老婆开车送我去单位,老婆又不太愿意晚上开车,恰在这时闺女又喊:爸爸自己骑车去单位。
于是就有点和老婆孩子生闷气,我辛辛苦苦工作养家,结果除了老妈没有一个人关心我,天这么冷而且快要下雨了,所有人都觉着我该骑自行车。
事后觉得自己真是自寻烦恼,为什么呢?
毕竟,我自己又没明确要老婆送,而且是我主动说的,骑自行车去单位一方面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可以省点钱,毕竟打车一趟也得近80元。
明明是自己选择骑车的,结果现在又怪罪到家人不关心自己,感觉自己辛苦付出没有换来家人的关心。
结果是,自己越骑车越委屈,越工作越觉得亏,内心一直在纠凭什么就我活得这么累!
回过头,想一想,真心不值当:
自己生闷气,对身体不好,影响工作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还影响家庭氛围。
家不就是一个讲究付出的地方吗?在外面拼死拼活的挣钱不就是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吗?既然这样,那还纠结付出没有得到关心干什么。
做家务也是,在家休息有时间、有精力了,就多干点,困了累了,就好好休息,没必要计较谁干多干少。
在家里就不要觉得付出的多就是一种牺牲。
2.在职场,不要被害怕情绪左右
以前,在工作中我有太多的事情让我感到害怕。
害怕工作干得太出色,被同事说张扬;害怕工作干得不漂亮,不被领导认可。
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害怕别人的否定;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害怕别人的笑话。
对待上级不敢说不,害怕丢掉工作;对待下级不敢批评,害怕影响团结。
每天把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害怕稍微偷懒就会落下工作进度;看着别人出色的表现,又担心没有时间自我成长,害怕被后浪拍死……
说实话,现在依旧每天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害怕在心里翻腾。
但,我现在不会因为害怕而焦虑,也就是敢于直面害怕了。为什么?
因为我现在想清楚了一个问题。
我所有担心害怕的问题,都不是真正出现的问题,与其害怕还没有发生的事,还不如踏踏实实把现有的工作干好,其他的事就交由其他的人去处理吧。
在职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他的随遇而安吧。
3.在物欲,不要被比较心理左右
单位办公室后面是一个露天停车场,每天都会听到同事在议论,谁谁谁又换新车了,谁谁谁又买豪车了,这辆宝马5系多少钱,那辆奔驰大g多少钱。
听得多了,本对车辆毫无了解的我也大概有了一些常识。我也清楚我家的车在这些车面前,真的只能称作是代步车,但我毫无心理落差感,也毫无身份卑微感。
倒不是对我的品德有多么高尚,只是我天生对物质没有过高的要求。
吃饭只要能吃饱有营养就行,对味道没有特别的追求;穿衣得体大方就好,对牌子没有什么概念;房子一家人住着不感到拥挤就行,装修风格不太在意;手机只要功能完备就行,不去追求最新潮流。
在别人眼里,可能我这种人是属于活得最没意思的人,也是最没追求的人。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自有我的看法。
我承认我现在没有给家人更好物质条件的能力,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家人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而且我也会想办法提升自己赚钱的能力,不断改善家人的物质条件。
追求更加优质的物质生活,这是我们奋斗的源动力,但也不能为物质生活所绊,为了享受物质生活而不切实际的去追求高档物质。
欲望是个无底洞,物质越丰富,我们的欲望就越膨胀。
所以在物欲方面不要和他人比较,够用就好。
所以要我说,人到中年,真没必要跟自己过意不去。
不是因为,年龄大了,而是因为,视野宽了、心胸大了,不再追求表面的荣光,而是注重内在的修养。
用心去感悟人生,用爱去温暖生活,2024,让我们一起活出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