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在夕阳中站了一会,然后我们就毕业了。石家庄永远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很想开车带着那个曾经一起陪伴了整个大学时光的女孩再去找一遍青春,同桌的你曾经是我期待上课的理由。毕业后与兄弟的聊天,兄弟们还清楚的记得在麻醉实验课为了能和那个女孩搭上话推搡着我被拉上讲台当做试教,毕业后的临床操作中每当我操作着下颌第一磨牙,曾经的那个画面依稀清楚的还映在眼前我暗自窃喜。当我回到家乡慢慢发现,其实一直思念的不是“故乡”,而是“故乡”里的某一段时光。
2019年,我们相聚在了一所大学,面对着一切陌生的脸庞,男孩子在一起的打招呼永远是一根香烟,一次酩酊大醉的聚会。回到兰州走遍多家超市我很想买到一盒钻石的香烟放在我的办公桌里,那应该是最具有代表大学青春的一个物品,“老板,来盒红钻!”永远说着最豪横的话买着最便宜的香烟,这就是大学时代的青春。无数次在宿舍的深夜被浓浓的烟味呛起,是舍友的失恋,是思乡,是专业的惆怅……烟味缭绕下那间不到20平米的宿舍陪伴了我的青春!几年里我也庆幸可以在200多人的班中遇到一位甘肃老乡,虽然不是兰州,当在分班名单中看到了甘肃两个字,那是发自内心的兴奋,身处异地那是唯一一个在异地可以彼此倾诉的对象。好像只记得后来因为口音不同,讲话一半听一半猜过了一段时间,然后渐渐地,我们习惯了彼此的口音,也很快就融入了彼此的生活。
突然在偶尔某个瞬间突然想起某个压马路的夜晚,那个夜晚是第一学期的聚会也是舍友18岁的生日,面对着封校的管理,却忍不住对校外的渴望,换下白大褂垫起砖头在互相的掩护下翻出了围栏,学院正处乡村距离县城还有将近5公立的距离,昏黄的路灯,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走在空荡荡的马路,县城很小,拍的上面的饭馆没有几家,我们借着一两口酒精开怀大笑,借着年轻不知所谓和酒后怂人胆便口出狂言。我们穿上西装借着唯一一条领带互相拍照幻想着自己当老板的样子。校园的兄弟可能是一生中为数不多最真诚的挚友。那段感情可能就来自每天晚自习后回到宿舍洗过凉水澡穿着裤衩在宿舍里的尽情嬉闹。
那天是我第一次吃驴肉火烧,兄弟们在纸上写着菜名,翻来过去也就是土豆丝,烧茄子……我更期待着的是河北的驴肉火烧,在2018年对口学院的一年里每周更多吃的是“沧州火锅鸡”,一个菜还未上桌子上已经堆满了啤酒和白酒,开怀畅饮晚自习和查宿都抛之脑后,反正所有的串通理由就是拉肚子陪着去了医务室!没过多久服务员端上来一盘像馅饼的菜,吃够了学院食堂的兄弟们纷纷人手一个,对生活在西北的兰州人来说更像“韭菜盒子”!心里暗自嘀咕“为什么没有一碟辣椒油和醋!”也拿起来学着他们吃着,味道的确很是不错,过了许久我的一句话便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老板,怎么驴肉火烧还没来!”周围兄弟诧异的看向我“那你吃的这是什么!”我一时语塞也甚为惊讶,“驴肉火烧不应该是和烤全羊一样,下面有炭火烤着吃嘛!”这句话逗笑了周围的所有人也成了至今为止兄弟们聊天对曾经青春的一个回忆,“来来来!给源哥多加两个!”从那以后几乎每次的聚餐都会有驴肉火烧。酒精的兴奋里又找到了县城唯一的一家KTV,破旧不堪的沙发和灰沉沉的灯光,拿着满是噪音的话筒大家都沉醉其中,我们尽情享受着青春带给我们的一切。
那样的青春,是故事里的我们,后来蜷缩在饭堂的一角,“哥,一份小炒猪肝,多放点肉!”,“老板,一份猪肉白菜的饺子!”……偶尔回忆起来便激动谈论着的故事,我们捧腹大笑,拍大腿大笑,周遭的人只是疑惑地看着,而互相见证彼此青春的我们,笑着笑着鼻头便犯着酸。夏天40℃的高温午餐永远是一杯冰镇柠檬水和一份凉皮,站在窗口我总会说“阿姨辣椒再多点,多点!”周围的同学看着满被红油浸满的餐盒都甚为惊讶,宿舍里充满了浓浓的蒜味。我的相册里保存着一张菜单,是大学里第一个中秋节,我们一起在二食堂的天台吃烧烤喝啤酒看女生,青春永远是这样,温暖而明亮。
我们一起走过的时间将我们的相处磨合到了一个舒服的状态后,便互相鼓励着去往下一个目的地。有成功,有失败,有一样向上的朝气,也一起度过了一段着急忙慌的日常。也会在周末的傍晚,提前打听好值班老师,偷偷从柜子里打开锅。冬天窝在宿舍吃火锅,夏天吹着空调啃西瓜,几乎每个晚上都有一波叽叽呱呱,没有营养的夜谈生活。
我只是在夕阳中站了一会,然后我们就毕业了。(写给石家庄口腔专业的故友,故事很短,回忆很长,愿医路漫漫我们去努力,去成长,去实现我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