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工作忙,我休息时孩子上学,孩子周末放假时我又在上班,比较少有时间全家一起活动。好不容易等到孩子放寒假,我也恰好休息,决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踏踏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当我们出于尊重问他们想去哪里玩的时候,两个小家伙异口同声的回答想去百花广场(室内游乐场)。
听完有些泄气,这么好的阳光,户外活动该有多舒服呀,为什么一想到玩还要去室内呢?后来想想,或许是这几年我们都太忙了,周末陪伴他们的机会并不多,于是当孩子需要玩耍时,我大多数都会带他们去百花广场去玩。这是孩子的自动化反应。
学习过NLP的我深深知道,沟通中不要和沟通者有任何对抗。我没有急着否定他们的决定,说不能去(尊重他人)。而是先抛出我们的想法:我们(爸爸妈妈)想去桥头看花,这么明媚的阳光,春光烂漫,好久没出去了,到户外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还有多好呀(尊重自己)。那怎么办呀?
把问题这个皮球踢给孩子,让孩子思考,做决定,而不是代替他们做决定,这能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就想去百花广场……”,老大还是坚持己见。
看来,人都是自我的,何况是孩子。我们所做的就是不要像他那样自我就好了,不好的示范带来不好的行为。
我说,如果你们的地图(NLP词汇)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可能你们的想法不会得到支持。在家里,有时候我们会站在你们的位置考虑,妥协一下,可是社会上不会,社会上的人会和你们一样坚持自我。而且,我们也不会一味妥协,比如今天我们很想很想去看花。
你们是NLP的人,NLP里有一句话,凡事都有三个以上的解决办法。另外也讲到要让自己的地图足够宽广,可以容纳更多的人。我不是说你们不可以去百花广场,而是有没有办法可以同时满足我们这两种需求?
我在等待他们思考后给出答案。
过了一会儿,老大说,那就白天去看花,晚上去百花广场。果然够灵活,马上给予嘉许:你这个决定很不错,这个地图足够大,既尊重了自己,也尊重了我们,智慧的决定!爸爸为你的这个新的选择点赞,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灵活的人!
NLP讲到回应,重点在于及时和有力。及时有力的回应可以帮助孩子强化认知和信念,正向的反馈越多,孩子越愿意朝着你期待的方向修正,比如灵活。
最后一家人开开心心去桥头看花,走出去果然不一样,接触有灵性的大自然,孩子收获颇丰,一路用空的矿泉水瓶子捉,然后再放掉。老大说他是教授,要招收蜜蜂学员,直到最后一期蜂王蜂后班毕业,满载而归。
最后因为户外活动一天很累了,他们晚上也放弃了去百花广场的念头。
总结一下,颇有感触。教育中去掉孩子的自我,不是靠父母居高临下的强势打压,孩子没有选择,被迫接受。这样的方式换来的听话不会太长久,它在积蓄更大的反抗力量,这一切都是在暗处发生的,没有学习过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的父母往往是觉察不到的。
而今天,首先我们是给予了他们选择的自由,这是尊重。只是这个自由里不能只有自己,这是规则。至于怎么达到这两者的平衡,把主动权交给他们。孩子比我们大人更有智慧,前提是他他们需要走出自我,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