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50字,仔细阅读用时约8分钟)
引子
早在1971年,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这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社会科学家就总结出这样的观点:“在一个信息丰富的世界,大量的信息内容意味着某种东西的缺乏:无论它是什么,肯定是因信息消耗引起的缺乏。而大量的信息消耗的是什么,这是显而易见的:它消耗的是信息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信息的丰富促成了注意力的缺乏。”——KK《必然》
简化为一句话就是:在信息爆炸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的注意力。”
这段话我在2015年年终在凯文凯利《必然》里看到,极受震撼,深以为然。这是力透纸背的洞见,绝非“集中注意力”或者“专注”那么简单。
1
今年10月在“得到”app上我看到一句话后思考良久:“世界有个很简单却又长期成功的商业模式:把海量的廉价甚至免费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高价卖掉”。一切的广告,做的都是这件事。
现如今,每天各种信息资讯都试图去攫取你的注意力,而大多数人真的毫无感知,我们被动地关注着各种大家都在关注的事情,包括很多观念,都是不知不觉“被洗脑”的,即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就已经接受了。流行观念大部分来自综艺节目、网剧、微博、朋友圈,而流行的观念之所以流行,往往不是因为它们正确或合理,只是因为它们“便于流行”。
便于流行就是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接受成本很低,不需要花时间去思考和检验,乍一听就会觉得:“好有道理!”,乍一听之后是没什么时间再去琢磨的,因为紧接着还有很多“好有道理”和“真有意思”的东西去吸引着你的注意力,你也情愿被吸引。
2
我们这么不珍惜我们的注意力,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将时间和注意力相混淆。我们以为时间是属于自己的,我们每天有24小时,刷朋友圈才两小时,看综艺节目看网剧才用两三小时而已嘛。你也许没仔细思考过,时间,本质上并不属于你,而你花销的,也并不是时间。
时间的流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嫌它太快或太慢,它都自顾自的按照固有的速度流逝着。想要储存时间是不可能的,像把时间分配给别人也是做不到的。
时间,其实是无法管理的,你需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你自己。——李笑来
3
做时间统计(和时间管理是两码事)使我更清晰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每天的注意力是那么短暂。除去吃饭睡觉等,每天可用的时间约为十小时,而能集中注意做点事的纯时间,平均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而已,最多的时候也没超过4小时。这不是没时间,而是你每天的精力只能使你集中注意力三小时左右,超过这个时间后效率会极低。
你说我每天要工作八小时啊,有的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时呢!相信我,在你做时间统计之前,你很难相信你一直生活在幻觉中,那八到十二小时的毛时间里,纯时间少得可怜(参看你的时间都变成了什么)。
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帕金森定律》
4
回顾你昨天都关注了什么事情,罗列出来,判断一下,这件事有利于你的成长吗,用了多少时间;回顾你上周都关注了什么事情,对你的成长有什么价值;回顾上个月……估计你早就忘了吧。对,之所以想不起来了,就是因为那些事真的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更别提跟你的成长有什么关系了。
很多人赞叹或抱怨这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多的看不过来。错了,爆炸的不是知识,只是信息和资讯。真正的能够经历时间检验的知识,生成成本是非常高的。容易爆炸的,都是垃圾。
去看那些娱乐节目、网剧、微博微信上的营销大号,他们最擅长的技能就是“吸引眼球”。很抱歉,有人已经能得出了冷冰冰的结论——你若胆敢不在意自己的注意力,你的注意力(其实就是真正有产出价值的你)就会被无情的收割起来然后被卖掉。
尾巴
你之前的积累造就了今天的你,更进一步,最终你的一切价值,都是你注意力的产出。
(本文用时:毛时间四小时。其中草稿大纲用时30min,码字 编辑1h30min,查考书籍 搜索资料 配图40min,纯时间2小时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