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知名心理医师、家庭与婚姻治疗师贝弗莉·恩格尔,她曾多次登上“奥普拉脱口秀”等电视节目,被称为“万千女性不知所措时很想求助的人。
这本书呢是一本治愈无数童年创伤受害者的自助和励志图书。作者用30多年的从业经验帮你了解童年的不幸经历会对一个人成年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治愈童年的创伤。
书中主要分两部分来阐述,第一部分:童年的创伤会对一个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第二部分:如何治愈羞耻感。
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或多或少受到过一些身体上的或者心理上的伤害。明显的身体上的伤害就不说了,尤其是一些隐秘的虐待,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父亲在责罚孩子的时候,母亲在一旁默默的看着,孩子就容易产生无力感。再比如,父母或者身边的人经常会和小孩子开玩笑,说妈妈不要你了之类的话,这些在大人看起来不过是句玩笑话而已,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没有办法分辨出对错和用意的,他们感情细腻丰富,以感受和情绪为导向和驱动力,有了驱动力很容易形成肌肉记忆,产生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方式。比如,孩子会觉得“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妈妈才不要我了,爸爸才打我”,或者“爸爸妈妈之所以这么对我是因为我不值得被爱”等等,负面信息接受多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成为习惯延续下去。
而像漠视,沉默,冷暴力,威胁,贬低,指责这样的心理上的伤害对于没有建立好完全防御机制能力的孩子来说更是不亚于明显的身体上的虐待。
在面对此类的伤害时,人类本能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当受到伤害且无力自保的时候,就会产生屈辱感和羞耻感。如果在童年时期受到这些伤害虐待,孩子反而会把自己受到伤害的原因归罪于自己,产生的羞耻感会伴随很长时间,甚至一生,即使后期认识到这样的弊端,也是要花费很大的努力才能改变的。
羞耻感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主要来说有自我批判和自我责备、产生自毁行为、产生冒充者心理、喜欢取悦别人、通过受虐或施虐行为重复虐待循环。
自我批判和责备,这里的自我批判不是古语所云的:吾日三省吾身的正常反省,而是过度反省,否定自我。这类人更追求完美,由于过于追求完美,会花费很多时间在选择上,也更容易后悔自己的选择,对结果更不满意,会陷入无休止的焦虑,后悔和怀疑中,对生活的满意度和敏感度更低,更不容易感受到幸福快乐。
产生自毁行为,比如用香烟、酒精、毒品等麻醉自己的身体。
冒充者心理,就是对于自己取得了成就,总觉得自己不配,自己是个冒牌货,会把成功归结于其他因素(如幸运或良好的社会关系)也觉得不值得被爱,不值得拥有美好的事物,从而觉得别人如果看到真实的自己就会不喜欢自己。这会降低我们对自我的认同感及和自尊心,拒绝那些自认为自己不应该拥有的好,从而逃避。
喜欢取悦别人,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那种不懂拒绝的老好人,对别人的赞美和认同有强烈的上瘾感。
通过受虐或施虐行为重复虐待循环,有数据表明,在美国受虐妇女收容所中,有90%的女性说她们在童年时期遭受过虐待或漠视;而另一些受害者则是通过羞辱、贬低自己的伴侣和子女,依靠施虐来摆脱自己的羞耻感。
那如何治愈羞耻感?
作者在35年的治疗过程中发现,自我悲悯可以解除威胁系统,提升情绪韧性,缓和人们对消极事件的态度,从而提高抗压能力。
自我悲悯一共包含5个方法,分别是:自我理解、自我宽恕、自我接纳、自我关爱、自我鼓励。这5种方法可以有效减轻受害者的羞耻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