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场景1
中国小孩兴奋对大人说,我喜欢文字喜欢写文章,我以后想当……
“别异想天开,整天整些不切实际有的没的,好好读书工作赚钱!”孩子的话还没说出口,就被大人厉声制止打压下去了……
场景2
中国年轻人害羞地对外国长辈说,我的兴趣是读书,喜欢写点东西。
外国朋友双眼瞬间被点亮,脸颊热情洋溢乐开了花:“真的吗?真的是太棒了!你以后可以出一本自己的书哦!”
弄得中国年轻人更加害羞了。
无独有偶,我有个学姐英语专业,毕业后去美国年间隔。
初到美国家庭不久,那家女主就郑重鼓励她:“吉吉,你拥有过人的胆识和人格魅力,建议你可以每天写写日记,记录你来美国的日子,将来可以为自己出一本书哦。”
吉吉身高一米五,来自广西偏远的山村,念的国人不足挂齿的学校,而美国家庭夫妻都是哈佛高材生。
中国读书人把出书视为遥不可及的至高点,但在外国人眼里却像,吃饭喝水长个一样,水到渠来。
现实是,个人出书门槛越来越低。
我有个朋友在大学时就为一个老中医写自传,老中医自掏腰包找人写,找出版社印刷。不是为了卖书挣钱,而是送给膝下儿女,亲朋好友。
我有故事有留恋,我想记录保存下来,都是可以的,只要你愿意。
今晚,Frank老师在群里说:“要持续写作,需要一个真实的动机。”
因为只有自己找到这个动机,才能进一步谈坚持、谈自律,才能再谈方法、谈工具。
如果吉吉学姐的动机是为了出书,或者纯粹说,为了记录她从中国偏远小山村,排除万难跑到美国,在美国的奋斗的笑与泪的故事。
Frank老师日夜兼程,笔耕不辍,是为了成为儿子引以为傲的父亲;为了给家人更丰富自由的生活;为了发光发热,给他人带去价值。
那么,你的动机是什么呢?我们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生命就是生活的使命”。
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每个人都是有潜力;每个人也都拥有怕和爱,痛和勇。
你要相信此生你是带着使命而来,找到你的使命,然后交付一生。
想到一个ceo,中国罕见病协会创始人Kevin,身高一米左右。
因为时代医疗条件限制,病例资源不足误诊,他被耽误了一生。多年后,他发现自己被误诊后痛心疾首,开始呼吁人们关注罕见病。成立了研究协会,甚至成立了公司。
他被罕见病耽误,也被罕见病成就。生命机缘,这成了他一生奋斗的使命。
有次参加心理培训,有个老师讲到她花了5年扭转了一个极度难搞的,偏执型人格的姑娘。
姑娘重获新生后,转行做了心理咨询师。疏导病患心理,成了姑娘坚定的使命。
如果你严重偏科,恭喜你,你在某一项肯定是天才。
如果你正在遭受某种煎熬,危机亦是转机。
如果你迷茫痛苦找不到你的动力,兴许可以和痛苦和解。
其实我也正在找使命,寻求和解的路上。我迷茫着大多是人的迷茫,我探求着大多数人不能探求的。为此笔耕不辍,将来未尝不能出书立作。
加油吧,给同坚持写作又迷茫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