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高六李娟丽/分享705天/ 2021.11.29周一总1282场(累计302场/本周 1.2场)
一、咨询
1、发现自己在家人朋友和亲密关系的相处中,有很多相似的模式,希望自己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所改变,不再有这样不舒服的相处模式。虽然暂时没有找到特别有效的方式,但自己一直在努力,现在继续坚持寻找方法,这种不放弃的信念非常难得。咨询是一个过程,短时间内希望看到很大改变,可能有些困难,给自己一段时间,如果发展一些爱好,也许自己会有一些变化?
2、对于目前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暂时没有变动就先不提。如果两个月之后有什么新的安排,就继续说事儿,就交给两个月之后来处理。目前先把精力放在学习考试上,学习安排好,把薄弱环节加强一下,继续努参加考试最重要。
二、学习
1、关于青少年自伤
自伤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率高,主要是由生物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有些青少年存在生物学的易感性,这些孩子先天对情绪有高度敏感性。环境的易感性主要指不被认可的环境,包括青少年生活的家庭、学校、同辈、网络等。比如,青少年正常的情绪表达,长期被忽视、否定或者惩罚。
首先,青少年自伤行为最常见的动机是调节痛苦情绪,为了缓解和摆脱不良的情绪,比如抑郁、焦虑、愤怒、内疚、自卑、无助、绝望等。其次,青少年也会通过自伤行为去影响人际关系,试图让自己被看到,引起关注和重视。
此外,自伤行为也能使部分青少年获得一些相对好的感受,比如获得控制感。
当发现青少年自伤时:认可自伤行为发生时他们的感受和自伤行为的功能,这一点很重要,但是不认可自伤行为本身。
家长试着陪伴他们,给他们安慰和拥抱,帮他们处理伤口,给他们找创口贴、碘伏消毒液。这并不是鼓励他们这么做,而是表达你的关心。老师不要惊慌,试着理解,给予帮助,学校也要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同学不要害怕,试着去保持同伴间一如既往的关心、问候、陪伴。
还有最重要的是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青少年自伤行为可以单独存在,也有40-60%与青少年精神障碍伴发,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分离转换障碍、进食障碍、强迫症等。无论哪种情况,均需要专业人员的系统干预。关于自伤甚至自杀,他们不是想要结束生命,而是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活着,第一是由于一些现实原因导致无法解决。第二则是一些心理层面的问题以及一些创伤,第三是觉得看不到人生的美好,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找不到什么症状。
2、投射
你看到的世界就是自己内心的投射,我们的内心其实也以投射的方式看待世界。我们会用投射加工这个世界,让世界看起来是我们熟悉的样子。简单地说,我们眼里的别人其实就是自己,这似乎有些难以理解,换个说法,你对别人的差评基本上也是自身存在而多少有些不愿承认,不想存有的一面,仔细琢磨,你会逐渐发现有些道理。
一些人在做梦时被梦中的一些形象吓到,其实这就是被自己的形象吓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梦中的情节、内容、气氛、情绪理解这个人的内心。因为梦几乎百分之百是内心的投射,尽管它有时荒诞不经,难以理解,但在心理学家看来,这是分析和研究一个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问题的最好途径,当然这也是精神分析流派最擅长的析梦所在。有兴趣可以读一下精神分析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的著作《梦的解析》。
明白了投射的原理,也许更有助于你与自己,与他人的友好相处,为你带来更为阳光的生活。
三、案例督导学习一
1、咨询师不应该拿自己的体验和自己的感受来界定对来访者的意义,如果下次咨询中出现类似情况,咨询师要去了解一下来访者是怎么想的,是什么感受?以及对于来访者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还有来访者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尴尬现象,并且也把这种模式带来咨询中,就要跟来访者一起探讨这个点,了解情况,以及来访者是怎看到的?
2、咨询中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合合并处理,尤其是新手咨询师。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挑战咨询设置和咨询师的立场,避免咨询中出现一些妄动。
案例督导学习二
1、父母对孩子的高期待,具体指的是什么?怎么看没有完全放下?通过探讨让来访看到到更多的视角。
2、多探讨成功经验,以及重要他人可以协助做些什么?或者可以问孩子需要哪些具体的帮助?或者是不希望做什么也是一种帮助?
3、关系问句的扰动,如果问孩子,孩子会说妈妈说的哪些话,做的哪些事对她是有帮助。妈妈怎么看孩子的看法呢?
4、孩子对未来的规划,跟父母哪些是一致的,哪些部分是不一致的?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怎么处理?
5、咨询师咨询中跟来访者有讨论过吗?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