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收麦子的记忆

每一年的六一,总是链接着收麦子,6月的开始,就是收获的象征。盛夏的节奏开始,夏姑娘在人们面前姗姗而来,慢慢揭开面纱。时至今日,炎热的天气,开始给我们的皮肤上了颜色。田野里,一片片的麦地浩浩荡荡,麦芒们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盼黄盼割的声音要响起来,夏收开始了。

好久好久,没有参加收麦子活动了,不过,多年来,童年的记忆依然活跃在脑海。其实我不喜欢读书,最喜欢逛,大街小巷,十里八村,只要有好玩的总是有我英勇前往,那时的感觉像勇士,长辈们都称呼我是“女光贵”,至今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依稀记得,曾经有一次,由于贪玩,而迷路,当时有两岁多,站在田间地头,四面八方,找不到一条回家的路。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哭又不是我的本性,还好遇到了邻村的一个大姐姐,她帮我找到了家。

那时的收麦叫三夏大忙,龙口夺食,颗粒归仓。我们放假两周,帮助家人收麦子,作为孩子主要就是拾麦子,烧开水,往田间地头送水,在场地推麦子,当时的家具有镰刀、油石、木锨、铁叉、扫帚、草帽等。那时的收麦几乎全部是人工操作。从一排排整齐的麦秸被镰刀放倒,到家人用架子车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的把麦秸全部拉到平整的有相当硬度的场里,经过摊场、碾场、扬麦、晾晒,最后的入库。

令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当时烧水没给锅里添水,等到厨房冒烟后,解开锅盖发觉铁锅被烧红,于是,迫不及待往里添了一瓢凉水,顿时“嘭”的一声,锅炸了,吓我一大跳。然后被妈妈狠狠教训了一把,没办法,至今想起忍俊不禁。接下来有意思的就是在麦建子上玩,每当有一家把麦建子完成,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去在那上面蹦蹦跳跳,当时农村没有弹簧床,这个刚好补充了我们爱蹦跳的天性。看谁蹦的高,看谁敢从高处蹦下来。当时村里的土地场里有堆麦建子,我们四五个就看谁敢跳下,当时就有三四米高,我们个顶个都敢,很刺激。就是第一次跳下去的感觉仿佛浑身都软了。当时的我们真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

麦收时节我们的饭是油粉,至今再没有尝过那种味儿,也不会做,那是浓浓的母爱,厚重的亲情。

记得全家人,拿着爬子、铁叉在场里摊场、碾场的情景。在大热天,满满的麦秸摊好,晒上两个小时。叫来拉着碌碌的手扶机绕着一圈又一圈的碾麦,自己也学着用叉不停的翻场。过一会儿,整个场面上厚厚的一层麦粒出现了。在那个时代,就靠那几亩地维持生计的家人,别提此刻的自豪与激动。

劳作完毕,妈妈总会变魔术般拿出新鲜的香瓜、西红柿、黄瓜等,运气好了还可以尝一根冰棍,那种滋滋吮吸的感觉如今再也没有了。

      社会飞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脚步也很快,农耕现代化已经在这里已经普及。昨日的辛勤劳作场面却在眼前丝毫挥不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父母亲汗滴禾下土,用点点滴滴贯穿着时光,洗礼着我的一颗心。

岁月已逝去,今天很幸福,明天更美好。用我的微薄的文字记录那不容易但异常快乐的年代,记住那乡土,记住那些浓浓的亲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碌碡 我记事时,碌碡就默默地守在麦场边的一隅。它经历着风吹雨打,寒霜酷暑,任凭身边长满...
    A山里鹤阅读 1,697评论 19 14
  • 现在正是秋收季节,看到乡亲们下地掰玉米、摘豆子、薅花生,不由想起小时候的劳动场面。 但那时候最繁忙的应该是六月的麦...
    戚老师说阅读 1,417评论 1 18
  • 今年的麦收季节刚刚过去。 现在的麦收季节已经不能和记忆中的麦收季节相提并论了。 我得承认,我不是一个好的农民的孩子...
    南极雪北极冰阅读 1,022评论 5 5
  • 麦收是关中农村一年中最重要的农时。 小时候,每年六一儿童节的兴奋还没有散去,农历小满过后,一望无垠随风翻滚的麦...
    栎风唐勇阅读 1,463评论 4 4
  • 高考了,中国人第一大考,小朋友们的梦就在不远的前方,明天小朋友们就去考场领取那张入梦的通行证。 我陪着一个小朋友聊...
    青青橙阅读 1,364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