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加班,感觉疲惫,心情也不太好。晚饭过后,孩子不在,我和老王趴在床上看书,老王翻起了《史记》,说起了司马迁。
作为一个历史盲,对历史是不怎么感兴趣。但司马迁和《史记》我知道。
老王问我:你说“腐刑”是啥?
我说:不知道。
老王说:书上说司马迁为李陵辩护,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兵败实由汉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陈词触怒了汉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
今晚的话题就从司马迁受“腐刑”开始了。
后来我们查了查,腐刑就是宫刑。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空前的巨著,这是一部“无韵之《离骚》”,是一位学者对君主的淫威和残酷的命运所能采取的反抗。
后来,我们又聊到孙膑和庞涓,因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把他的膝盖骨刮去,孙膑忍辱偷生,最后战败了庞涓,留下巨著《孙子兵法》。
我们从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开始说起,说到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说到苏轼一贬再贬“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又说到了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到了司马迁的目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说着,查着,聊着,就这么过了一晚上。
其实,想想那些古人,这些伟大的人,也是忍着极大的痛苦,顽强的活着,与时代在抗争,与命运在抗争,与当朝的权利在抗争,才留给后人这些史学、文学、哲学巨著。
再想想现在,何尝不是演绎着历史。再想想每个人的处境,不都是在一种顺从和抗争中进步。社会中不乏有才能的人,都是在进行人生的立场选择,无非是各种斗争中的参与者,获胜者,惨败着,往大处看,人人皆是各种利益场中角逐的黑白二棋,或大或小。胜未尝是最终的胜,败未尝是真正的败,只不过是一时对局而已,输一局又何妨,胜一局又有什么呢?是是非非,纷纷扰扰,来来往往,对错时间会考量,胜负又怎样呢?惨又能惨到哪里?大事小事想通了无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