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历尽劫波的先祖而歌(代序)
当你第一次来到海边,遥望浪逐天际,你会无语;当你在夜晚凝视天空,满眼星汉灿烂,你会沉默。这是因为大海的浩瀚和星空的深邃,超出了你理解和想象极限,以至于你无法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它们在你心中引起的震撼和感动。
是啊,当我步入花甲之年的时候,面对大海和仰望星空时,困惑和迷惘之余,更多的是自我追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向哪里去?为此,常常夜不能寐!当然,你是谁及向哪里去两个命题,事关深奥的哲学,我无法回答。但“你从哪里来?”自从我学了历史后便开始了探求。
国家层面的,民族层面的从哪里来,探求之大矣,我们小民百姓一个,不敢做深入的探求。唯有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昨天和前天,却是我辈等是可以探求的。于是,对于中华大族中的柴林宗族一系,我开始有所涉猎。
宗长发振先生,继林富保先生之后,研究柴林宗族祖源十几年如一日,将成果编成《中华柴林宗族渊源谱》一书,嘱我为此写几句话。宗长吩咐,敢不从命?欣然命笔。
考柴林宗族之源流,确实有扑朔迷离之感。因为正史少有记载;野史资料零星杂乱不成系统。比较有据可查的是《水浒传》里小旋风柴进利用“铁券丹书”联合梁山英雄企图复国的故事(《水浒传》来源于宋元话本,其历史背景应该是比较可信的)。上祖也只有口口相传为主的很不严谨的谱牒可查。
柴林宗族上祖是坚公后胄、入闽始祖禄公,禄公又传十世为英公,迁居江西洪州。英公之孙林士弘公,隋末参加农民起义,割据江西南昌一带称帝,后在唐武德五年战败。子孙为避祸易林姓为柴姓。林士弘公十世孙柴荣,为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内侄,因郭无子迎为养子,追随郭威南征北战,终于继位,是为后周世宗,不幸世宗英年早逝,传七岁幼子宗训公帝位,是为后周恭帝。公元960年,后周掌握兵权的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了帝位,宗训公被贬为郑王,出居房州。973年,宗训公成年(20岁),伪托病逝,伙同叔弟们逃往与后周交好的李煜的南唐国(今福州),易柴还林,传承林氏上祖“济南堂”称谓。
柴林宗族世系的苦难还没有结束。975年,北宋灭了南唐,宗训公及其亲属们又失去了庇护所,开始沿水路逃命。他们先沿海岸逃往潮汕沿海,又沿内陆河流的韩江逆流而上,由韩江而汀江(一说跋涉闽东北旱路而来),最后定居于汀江上游山高皇帝远的大山之中生存下来。有长汀濯田的宗训公祠为证,有位于濯田东南约十里许的“天子地”(客家人谓墓为地)为证。
此后,经千余年发展,柴林宗族世系分衍各地,成为现在逾百万后裔的规模。必须说明的是,这一宗支被逼得一次又一次隐姓埋名,就像宗训公祠的“圣祖偈诗”一样,关于这一宗支的来龙去脉,族志中是不便明确记载的,所以对纷繁隐秘的资料的考据有一定难度。这是读者诸君必须明辨并予以合力纠正的事。
往事已矣,来日可追。发振先生及其朋友们的研究及辛劳,为柴林宗族一系的林氏后裔们基本解答了“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可钦可敬!历史文化研究也是一种文化苦旅。只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不怕艰难的人才能埋头其间。发振先生及其朋友们,即是这样的人。我们为他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点赞!是为序。
武平林善珂
辛丑年冬月于武平寒寓
林善珂,福建省武平县政协副主席,县级正处,地方史学者,正式出版了《客家百姓源流郡望堂联汇考》,《客家幽默与传奇》,《山乡的妈祖》等15本。著作十几种一千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