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当初,公孙康去世,儿子公孙晃、公孙渊都年幼,官属拥立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公孙恭劣弱,不能治国,公孙渊长大后,胁逼公孙恭让位,向朝廷上书说明情况。侍中刘晔说:“公孙氏是汉朝所任命的官员,如今倒成了世袭,他们水路有大海阻隔,陆路有大山阻挡,外面连和胡人、夷人,道路绝远,难以控制,世袭时间长了,如不诛灭,必生后患。如果等到他们怀有二心,发兵守险,我们再行讨伐,将会有很大困难。不如趁其新立,内部各有朋党,相互仇恨,我们出其不意,大兵压境,悬赏招募,可以不战而定。”皇帝不听,任命公孙渊为杨烈将军、辽东太守。(为公孙渊叛魏埋下伏笔。)
13、
吴王孙权任命扬州牧吕范为大司马,印绶还未颁下,吕范去世。
当初,孙策派吕范管财务,那时孙权年少,时常私下想要用钱,吕范总是向孙策汇报,不敢自己做主给他,孙权由此怨恨他。后来,孙权代理阳羡县长,私用公款,孙策下令审计,功曹周谷为他做了假账,让他没有被责问,孙权很感激。等到孙权主政,认为吕范忠诚,十分信任,而认为周谷会做假账,不再任用。
三年(公元229年)
1、
春,诸葛亮派将领陈戒攻打武都、阴平二郡,雍州刺史郭淮派兵救援。诸葛亮亲自带兵抵达建威,郭淮撤退,诸葛亮攻陷武都、阴平,即行班师。汉主刘禅再次策拜诸葛亮为丞相。
2、
夏,四月十三日,吴王孙权即皇帝位,大赦,改元黄龙,百官毕会,孙权归功于周瑜。绥远将军张昭,举起芴板想要褒扬功德,话还没出口,孙权说:“如果听张先生的话,今天已经在讨饭了。”(指当年张昭建议投降曹操。)张昭大为羞惭,伏地流汗。孙权追尊父亲为武烈皇帝,哥哥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儿子孙登为皇太子,封孙策的儿子孙绍为吴侯。
孙权任命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陈表为翼正都尉,谢景、范慎、羊衜(dao,古“道”字)等皆为太子宾客,于是东宫号称人才济济。太子命侍中胡综作《宾友评鉴》,胡综写道:“英才卓越,无与伦比——诸葛恪;精识时机,达幽究微——顾谭;辩才宏达,能解疑难——谢景;学问深厚,堪比子游、子夏——范慎。”羊衜私底下讥讽胡综说:“诸葛恪有才,但是粗心大意;顾谭精明,但是残忍;谢景能辩,但是轻浮;范慎学问深,但是狭隘。”羊衜因此得罪了诸葛恪等人。但是,后来四人都失败倒台,被羊衜说中。
孙权派使者将二帝并尊的意思传达给蜀汉,蜀汉官员认为孙权僭越,和他交往没什么益处,应该显明正义,和他绝交。诸葛亮说:“孙权有僭逆之心,不是一天两天了,国家之所以容忍他,是求其犄角之援而已。如果我们和他公开决裂,一定结下深仇。那我们就必须移兵东向,与他角力,吞并东吴之后,才能图谋中原。他的贤才还有很多,将相和睦,不是一朝一夕能攻下的。我们屯兵相向,长期对峙,让北贼得计,这不是上算。当初孝文帝卑辞以事匈奴,先帝假意与吴联盟,都是灵活权变,深思远益,而不逞匹夫之忿。如今大家都认为孙权志在三足鼎立,不能和我们并力攻魏,而且他的志望已经满足,不再想登上长江北岸。这些推论,都是似是而非。为什么呢?他的智慧和力量都不足,所以只能隔江自保。孙权不能渡过长江,就像魏贼不能渡汉水,并不是力量有余而不去做,也不是利益不够大而不去取。我们大军北伐,孙权的上策,是也出兵分抢魏地以做下一步规划,下策,也至少要掳掠魏国百姓,开疆拓土,提高自己在国内的声望,绝不至于端坐不动。就算他端坐不动,只要和我们友睦,至少也能让我们的北伐没有东顾之忧;而魏国军队也不敢全部调到西边和我们作战,这个利益,就已经很大了!孙权僭逆之罪,现在还不宜跟他点明。”
于是派卫尉陈震出使东吴,祝贺孙权称帝。东吴与蜀汉签订盟约,约定中分天下,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归东吴,兖州、冀州、并州、凉州归蜀汉,司州则以函谷关为界,东属东吴,西归蜀汉。
张昭以老病上书,缴还官位及所统部属,孙权将他改拜为辅吴将军,班次仅次于三公,改封为娄侯,食邑一万户。张昭每次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因为曾经直言忤逆孙权,之后就不肯再进见了。后来蜀汉使者来,称颂汉主之德美,东吴群臣没有能说得过他的。孙权叹息说:“如果张公在座,一定说得他词穷气短,还能让他在这儿自夸吗?”第二天,派宦官慰问张昭,并亲自前往拜见。张昭离席谢罪,孙权跪起来阻止。张昭坐定,仰头说:“当初太后、桓王(孙策)并没有把老臣托付给陛下,而是把陛下托付给老臣,我思尽臣节以报厚恩,而意虑短浅,违逆圣旨。但是臣之内心,只是为国家尽忠终身而已,如果改变自己的意见,以偷取荣华富贵和陛下的欢心,这是我不会做的。”
孙权连连道歉。
3、
元城哀王曹礼去世。
4、
六月二十一日,繁阳王曹穆去世。
5、
六月二十六日,追尊高祖、东汉大长秋(皇后宫主管)曹腾为高皇帝,夫人吴氏为高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