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8
临证对“有汗用桂枝”的体会
“有汗用桂枝,无汗用麻黄”,这是指使用桂枝汤、麻黄汤而言。
《伤寒论》第16条在谈到无汗不可用桂枝汤时强调:“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自然,临证在辨识桂枝汤证、麻黄汤证时,有无汗出是很重要的指征之一。
在跟随冯世纶老师学习期问,见冯老问诊,非常重视患者的有无汗出。
而有无汗出,往往是冯老选用“麻黄剂”和“桂枝剂”的重要指征。
冯老在其著作中也明确指出:“这里要注意,太阳病根据汗出和无汗的症状特点,来判定表虚和表实,在治疗上形成宜用桂枝或麻黄系列药的关键。”(《解读张仲景医学》)
由“有汗用桂枝汤”延伸到“有汗用桂枝剂”,这一思维认识的转变,可为我们临床开一新的悟境。
今就临证,谈谈粗浅体会。
1.咳嗽有汗用桂枝剂病案1:冯某,女,42岁。2012年12月8日初诊。
咳嗽3月余,渐进性加重。咳嗽呈阵发性、连续性,有少许白痰,近咳嗽夜甚,影响睡眠。咽痒则咳,咳则伴气紧。
纳食尚可,食冷易胃脘不舒,大便日1次。口干,不喜多饮。平素易汗出,咳则有汗。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弦。
证属表寒里饮。
治以温散寒饮为法,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炒杏仁12g,桂枝6g,生白芍6g,干姜3g,细辛3g,五味子9g,姜半夏9g,炙甘草3g。7剂,水煎服。
2012年12月15日二诊:偶发咳嗽,较轻,不影响睡眠,周身舒适很多,余无明显不适。舌、脉同前。
上方去半夏加制附子(先煎)9g,7剂,水煎服。
药后痊愈。
分析:小青龙汤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
本案辨出“心下有水气”(即“寒饮”)较易,似乎不易辨出“伤寒表不解”。
但从服药后患者自诉“周身舒适很多”,反推服药前周身不适、不畅,当有“表不解”。
小青龙汤方中麻黄、桂枝并用,当为麻黄剂。“表不解”当为表实无汗。
而本案患者易汗、有汗,本不当用小青龙汤。
类似本案,咳、喘似小青龙汤证而症见有汗者,临证较为多见。
如取用小青龙汤,往往可致汗出增多而见乏力头昏;
如不取用小青龙汤,而用他方,往往取效极难。
冯老常说:中医临床是以方治 证。用不用麻黄剂、桂枝剂,取决于有没有麻黄证、桂枝证。
笔者思考,有汗用桂枝,如小青龙汤中去掉麻黄,即可由麻黄剂变为桂枝剂,即可用于有汗。
于是,笔者遇此证,每每用小青龙汤方去麻黄加炒杏仁。
2.汗多感冒用桂枝剂病案2:
李某,男,78岁,2011年11月13日初诊。
患者有糖尿病史30余年,高血压病史20余年,长期使用胰岛素、降血压药维持治疗。近2年精神欠佳,反复“感冒”,要求中医治疗。
诊见:少气懒言,体胖汗多,鼻流清涕,晚上口干、足热。舌质
淡暗,舌苔白润,脉沉细。
分析:本案症见少气懒言,脉见沉细,可辨为“但欲寐,脉沉细”之少阴病。
结合反复鼻流清涕,首先想到的第一个方证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但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属麻黄剂,症当见无汗。而患者平素汗多,用麻黄剂显然不合适。
又想到了有汗用桂枝。于是,仍然取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以桂枝、白芍、炙甘草取代方中麻黄,变麻黄剂为桂枝剂。
或谓:案中处方似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立足于太阳病,本案处方立足于少阴病,二方有别。
综合而言,证属阳虚阴盛,卫表不固。治以温振阳气、祛邪固表为法,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处方:桂枝9g,生白芍9g,细辛3g,制附子(先煎)15g,炙甘草3g。7剂,水煎服。
药后精神有所好转。上方持续服用28剂,精神明显好转。之后问断服用,虽然仍有汗多,但生活质量较好,不再反复“感冒”。
1、学习要的是结果,向有结果的人学习,会事半功倍。
其他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要理会他们的建议。
决策的第一要务是给自己创造足够多的好选项,大多数决策失败来源于在几个都不够好的选择中反复纠结。
2、普通人家的孩子就是老老实实攒钱,存钱挣钱开源节流,慢慢攒钱买房,把社保商业险凑齐。
自己打理好了,30以后就能好好照顾父母了。
当然如果你思维敏捷,现在互联网给了年轻人很大弹性,做个带货主播,自己弄个服装号在抖音每天发,坚持做,做得好的话年薪比公务员还高。
也许遇到个爆发点,瞬间就实现了大跨越。
这个时代给人很大的弹性,但说一千道一万,再大的弹性也得你自己勤劳+坚持。
3、推荐马斯克最新访谈。给年轻人的三个建议:
(1)、拒绝零和心态,为社会做出积极的净贡献;
(2)、多阅读,多向不同专业的人学习;
(3)、找到热爱与天赋重叠的事情。总之,要知道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4、不管奔几,都要有这4种习惯:
①坚持早睡早起;
②正视自己的不完美;
③定期整理房间;
④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试着观察这些生活中值得欢呼雀跃的小事,你会发现,生活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