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本月小说领读课是由嫣然老师领读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苔丝》。今晚的领读主题是结合小说第三、第四部分的内容,拆解分析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刻画人物的。
人物刻画涉及多个方面,可以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去描写其外在和内在;也可以从时代背影、社会背景、原生家庭、自然环境等方面给人物一个特定的限制;还可以从侧面去窥视人物,借他人的眼睛来展现人物形象。
《苔丝》第三、第四部分主要讲述了苔丝在遭受亚力克的侮辱以后的事情。
苔丝离开家来到奶牛场,再次遇见安吉尔,两人相恋。安吉尔知晓苔丝之前的遭遇后,不但没有同情她,反而弃她而去。
这两部分的重要人物是苔丝和安吉尔。哈代采用了类似于印象派绘画的艺术手法将两个人物塑造得特别立体、鲜活,就像一幅幅绝美的图画。
哈代在小说的人物刻画上,不仅采用了传统的人物肖像刻画来描写人物的五官、肤色,也运用印象派手法,将人物置于不同光影的背景中,反衬出人物的亮丽和鲜活。
例如以下几段对与克莱尔处于暧昧期时的苔丝的描写。
克莱尔和苔丝在黎明时分,相会在紫罗兰色和粉红色的晨曦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哈代并没有直接从五官上去描写苔丝的外貌,而是从人物的气质、曲线、色彩方面着手,捕捉人物的光影变化。
作者首先描写了人物活动的大背景:
黎明时的灰色调子跟日暮时的灰色调子尽管明暗程度大体一样,景象却并不相同。在早上的微明中光的成分活跃,暗的成分消极,而在黄昏的暮色里暗的成分却活跃扩张,光的成分则昏沉收缩。
黎明和黄昏时一样,天都是灰蒙蒙的。晨曦时光亮是活跃的,黄昏时则是昏沉收缩的。
在这个大背景中,哈代是这样描写男女主的:
在这个一日之初的曚眬时刻里,苔丝在克莱尔眼中从性格到形象都显得庄严超群,有皇家气派,令他倾倒。这也许是因为他感到具有她这种禀赋的女性还不曾在那种超尘脱俗的时刻在他的地平线上出现,并跟他在旷野里同行过吧!——这种女性在整个英格兰也没有几个呢。
他的视线所集中的她那张面庞却似有一片光芒围绕,浮出于雾霭之外,带几分缥缈空灵,仿佛是一个逃逸在外的灵魂。
雾气凝结在苔丝的睫毛上,像粒粒小钻石,也凝结在她的头发上,如颗颗小珍珠。等到天色大亮,一切如常,珍珠钻石全部消失,苔丝也失去了她那独特的超自然的美,她的牙齿、嘴唇、眼睛闪烁在阳光里,她依然不过是个光艳照人的挤奶姑娘,以自己的全部本领和世界上的妇女竞争着。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到黎明天未亮和天刚亮时,苔丝的形象是不一样的。先是有皇家气派,然后像逃逸的灵魂,随着光线变亮,逐渐变成普通的女工。这种变化,对于男主安吉尔来说,是非常符合他的心境的。两个隔着面纱暗恋的人,始终都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感觉。
苔丝本来长得漂亮,加上哈代把光与影巧妙地运用到作品中,使人物造型、物体轮廓看上去更加立体,更加形象。
再如:
他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照在她的背上、她仰起的脸上、她太阳穴浅蓝色的血管上、她的赤裸裸的胳膊上、脖子上,也照进她浓密的秀发里。
这是两人相恋时的情景,在看到这段话时,就感觉一幅精美的油画闪现在脑海中,特别的诗意,不俗气。
此时她正像这样挤着“老美人”。太阳正巧照在挤奶的一面,直射着她穿着粉红色长袍的身形、白色的遮阳女帽和她的侧面面影,仿佛是用母牛的黄褐色作背景的一尊玉石浮雕,十分引人注目。
这是苔丝在挤牛奶时的场景,作者并没有对她的五官进行特写,而是把人物放在一个自然的背景中,从她的身形、衣着来写,把她比作“玉石浮雕”,非常有画面感。
印象派大师在作画时,通常会往后退几步来欣赏画作。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时而深入作品,给人物特写;时而跳出作品,从整体上构思布局,运用光影,对人物进行整体刻画。
老师指出:平时我们写作时往往仅在人物初始出现时会去刻画下人物,写写TA的五官、衣着等。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越来越扁平,不够立体,其本质就是忽略了人物的动态变化。因为随着时间、季节的不同,光线的不同,人物的造型、模样都是会改变的。
除了光影的变化,作者哈代还擅长运用色彩来进行人物刻画。
例如小说中对青春年少的苔丝的描写:
那是一个俊美可爱的姑娘——也许未必比某些女伴更俊美——但她那灵动的牡丹一样的嘴唇和天真的大眼睛却给她的颜色和形象增添了魅力。她在头发上系了一条红色的带子——在整个白袍队伍之中她是唯一有这样鲜明的装饰的人。
在这里“白色”和“红色”象征着纯洁、热情有活力。苔丝的灵动形象跃然于纸上。
对于安吉尔的形象,作者同样也是通过不同的颜色词语予以凸显。譬如苔丝初见安吉尔的描述:
安吉尔出身于中产阶级,他不愿意继承父亲教士的职业,喜欢跟土地、农民打交道。作者在这里用了“浅麦秸色”和“褐色”、“深色”和“白色”这些渐变色突出了安吉尔的性格特征,有温和的一面,也有谨慎多变的一面。
小说第四部分,苔丝和克莱尔在新婚后各自坦白之前的过错。
最后有两段场景描写:
炉里已无火焰的炭火发出稳定的红光,把壁炉四周和后方,连同那光闪闪的炉桥和合不拢的老铜火钳染成了它自己的红色。壁炉架横档的下方和炉旁的桌子脚也都映着浓浓的艳红。苔丝的面部和脖子也映着同样温暖的光。火光把她身上的珠宝化作了一颗颗星星,牛眼星、天狼星,一个闪烁着白色、红色、绿色光芒的星座,它们随着她脉搏的每一次跳动而闪出不同的颜色。
在坦白之前,苔丝戴上了克莱尔的教母送来的新婚礼物——珠宝。她在炉火边是那样闪耀,那样的美。珠宝随着脉搏的跳动,不断变化色彩。通过这样一个可感知的物品来形容人物的美,让读者更能想象到虚构人物的形象。
炉桥下的灰烬被正上方的火光照着,有如一片酷热的荒原,有想象力的人看到那炭火发出的斑斓红光便能看到末日审判的可怖景象。那可怖的光照到克莱尔的脸上和手上,也照到苔丝的脸上和手上,照进了她披散在前额的头发里,照红了头发下细腻的皮肤。一个巨大的暗影在她的身后升起,投射到墙壁和天花板上。她把身子歪了过去,她脖子上的每一颗钻石都因此而不祥地眨了眨眼,像癞蛤蟆眨眼一样。她用前额贴住他的太阳穴,谈起了往事:她是如何跟阿历克·杜伯维尔认识的,出现了什么后果。她低垂下眼睑,絮絮地、不畏怯地说着。
克莱尔诉说自己的过错,在伦敦跟一个素不相识的女人,过了48小时的放荡生活。然而轮到苔丝讲时,作者没有再重复她被辱的过程。因为读者都知道了,不需再从苔丝的口中重复。
作者通过炭火的光影和色彩,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不用猜也能看得出此时苔丝的境遇以及她接下来要面对的苦难生活。“斑斓红光”“暗影”“钻石”都寓示着苔丝悲喜人生。
老师最后总结强调说:如果能将这种绘画艺术中的光影、色彩的应用践行到我们的创作过程中,我们的作品也会更有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