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总是如此炽烈,让人不由得怀念起儿时的那些日子。那时,我总是搞不明白,为何爹娘偏要在烈日炎炎下锄地、拔草,伺候那些庄稼。他们似乎从不畏惧那如火的骄阳,总是坚定地走向田里。而我,却总是躲在阴凉处,抱怨着这灼热的天气,心中满是对下地干活的不情愿。
记得有一次,我赌气不去地里,父亲便拿着一段小树枝从屋里追到大门外,那架势仿佛真的要打我。虽然现在已记不清他是否真的打到了我,但那个场景却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时常让我想起,一同想起已经离开我们的父亲。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渐渐长大,也开始尝试着去理解父母的辛劳。每年夏天,趁着暑假,我会带着孩子们去游玩,享受着现代生活的便捷与舒适。遮阳伞、遮阳帽、眼镜、防晒服、防晒霜……这些防晒用品成了我们出行的必备。然而,回想起八九十年代,那时的我们哪有这些奢侈的享受?
今年,老家的地父母已经种不动了,别人也不愿种。于是,我便试着种了一块,其余的只能荒着了。种的是花生和玉米,虽然不多,但我想着能让孩子吃点安全的食物也好。然而,由于县城离老家较远,来回不方便,我只能趁着周末回老家时抽空去地里干活。从芒种到秋收,三四个月的时间里,我回老家的次数已经记不清了。
记得有一个周六,连续几天的阴雨天后,地里的草长得满眼都是,庄稼几乎都被淹没了。我心里着急,便下手拔起草来。从早上八九点一直到中午两点左右,太阳毒辣得让人难以忍受。母亲多次打电话让我回家凉快凉快,吃饭再干,但我却因为当天还要回城,只能咬牙坚持。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了又晒干,车上的水也被早早地喝光。
终于,在下午两点多的时候,我看到了满地的花生秧。回家吃完饭,我稍作休息后又来到地里继续干活。那时的太阳正是一天中最毒的时候,我却顾不上那么多,只想尽快把草拔完。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父亲,想起了他赶着我顶着太阳下地的情景。或许,父亲当年也是怕雨天或有事耽误,影响了庄稼的生长吧。
然而,尽管我如此努力,等到秋收时,地里还是长满了半人多高的草。那天,我,媳妇,还有我家小二宝拔拉了大半天,才从草地里收获了一小袋子花生。吃着这些花生米,我感慨万千。即使是那些小小的、未成熟的花生粒,我也舍不得扔掉。
媳妇笑着问我“你这小袋花生可老值钱了吧?”我笑而未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