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晨曦
煤海,究竟是煤还是海?是煤,为什么被称作海?是海,为什么不见波浪?
一提到海,人们便会想到万顷碧波,拍岸浪涛。可是,提起煤海,人们也许感到陌生。其实,你只要到煤坑侧畔,一瞥那深邃浩渺的露天煤,再瞭一瞭那电铲和煤车在掌子上撒欢的情景,你自会理解煤海的含义。当你领略到这另外一种大海的神韵时,你定会情不自禁地告诉自己:这,就是煤海!
是的,这就是煤海,这就是鄂尔多斯煤海!在这块方圆约8.7万平方公里的高原下,乌金墨玉连成一片,70%以上的地层下都埋藏着煤炭,远景储量近1万亿吨,已探明储量为1600多亿吨,约占全国煤炭储量的六分之一,而且大多宜于露天开采,可采层一般厚度均达10至20米。当你听到这组令人惊喜的数字时,你又怎能不为大自然的天工伟力而放歌礼赞呢!
鄂尔多斯,果真是一个浩浩荡荡的煤的海洋!然而,大自然只将阳光、空气、水,施于地面之上,却把煤埋在了地下。这或许正是天地之间的一个默契,对于人类,既有慷慨的恩赐,也有执意的考验。当你看到那些勤劳勇敢的矿工,为了寻找失落的太阳,挖掘地球沸腾的思想,向地层深处顽强掘进的时候,你定会想到,人与太阳自然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但人却是大自然的主人。只要有宝,就不会缺挖宝人,只要靠海,就不会没有弄潮儿。人类的责任,不是等待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向大自然索取。
面对煤海,特别是看到煤层中夹杂着的远古时代生物的化石,总不免使入心潮激荡,思绪腾飞。对于高原的变迁、煤海的形成,自然也会想得很多很多……
远古时期的鄂尔多斯,以它奇迹般的海陆变迁、丰富多彩的演化发展而闻名于世。考古学、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方面的专家向人们揭示了鄂尔多斯远古世界的奥秘。在距今六亿年前,由于多次地壳运动,已有30亿年的鄂尔多斯古陆下沉,海水扬波,形成了著名的“鄂尔多斯古海”。又由于造山运动的影响,海水退出了鄂尔多斯,古陆再次升起。像这样时为海洋、时为陆地的巨大地质变化,曾在漫长的历史上多次发生。也就在这海陆变幻交替的历史时期,鄂尔多斯出现了生命。最早出现的是各种海生动物,随后又出现了许多蜓类软体动物,还有腕足类、腹足类和棘皮动物。随着晚古生代海洋面积的缩小、陆地面积的扩大,在滨海、沼泽、湖泊、湿地地带,出现了繁茂的石松、节蕨、直蕨等类陆生植物。其中,节蕨类中的鳞木、芦木等,直径可达一米,树高几十米。此时的鄂尔多斯,到处是古木参天的热带森林。在距今约一亿年前,鄂尔多斯由“海洋时代”变成了鄂尔多斯盆地。此时,苏铁、银杏、松柏等树木,遍布鄂尔多斯……
亿万斯年,沧桑巨变。在一次次残酷的山崩海啸中,鄂尔多斯苍茫无际的森林被一批批埋进了深深的地下,经过漫长岁月的泥土化合作用,逐步形成了煤,形成了一个沉睡在地下的黑色固体大海。这浩瀚的煤海,海下有海,海下有海,海下有海,竟有五重。这是何等博大深沉的一个海啊!这海蕴含着无数奇妙,除各种各样的动物化石外,还可以从煤的身上看到植物的根、茎、叶的遗迹。由此,我们可以更进一步感觉到大自然对它雕塑的神奇,给平凡以伟大,给朴素以美丽。
大自然的进化,推动了人类的进化,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煤在世界上,是最早代表中国人民的文明而出现的。早在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煤已被用于中国人的生活取暖,到汉朝就普遍用于生产了。当我们知道中国使用煤要比外国早1000多年,你能不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吗?你能不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吗?
煤的形成经历了无数坎坷,而这坎坷的经历也使煤形成了深沉、奉献、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品质。亿万乡的相思,亿万年的期待,亿万年的等候,它终于从酣梦中醒来。大地的怀抱终究不是它的归宿,这黑色的精灵原本就来自地上,它还要回到地面去。虽然它一次次奋争,一次次失落,但它信心百倍,始终如一,顽 强地抗争着。它知道它的存在是为燃烧而准备的,那么人类也定会为它的燃烧而去开采它。因为,人类和大自然是分不开的,人类和大自然之间也有一种默契,自然界的所有珍宝,本来就应该属于人类,只有人类,才能用它们无与伦比的智慧和カ量,揭开造物主设下的奥秘。
被灿灿发光的煤海所召唤,万古苍凉之地,终于走来了煤海的知音,走来了现代化的采煤队伍。时代的掘进机和炸药的爆破声,终于使深埋地下亿万年的乌金重见天日。
煤海,应该感谢人类社会由野蛮走向文明的进步,人类也应当感谢造物主,感谢它为我们保存下这么璀灿夺目的煤海。
煤海,一个乌金墨玉的大海!
煤海,一个能够燃烧的大海!
煤海,一个充满热、充满光、充满力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