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到家,姐姐说作业都在学校完成了,那晚上就余下了大量的时间可以去玩。
弟弟说:周日,我和姐姐石头剪刀布,我赢了,所以去了我要去的火车站。妈妈你说下次去姐姐要去的公园,今晚我们就去公园吧?
要找机会释放孩子天性,让他们尽情地笑,尽情地疯闹,他们才不会不分场合的释放天性,也更能在不同场合收放自如。
三个人放下饭碗,就开始往公园去。一到公园先是我拌个僵尸抓他们,孩子嘛就喜欢这些追追追的游戏,姐弟俩一下就嗨了。
接下来是爬单杠、走石头堆,小跑格子,三个人互相出着各种小游戏。
姐弟俩是一会儿亲亲热热,一会儿你追我打,大多数是弟弟玩的过程中有越界或者不小心弄到了姐姐,姐姐的解决方式如果不痛就会忽略不怪他继续玩,但如果身体痛偶尔是大声说他一句,偶尔就比较简单粗暴直接给他一下。
往往这种时候我就假装在做别的事,不参与是我的态度。
因为有一天,我发现姐姐在想打弟弟的时候下意识的看我们的反应。我知道是因为弟弟有时候爱告状。
于是,我跟姐弟俩说:你们可以打可以吵,但你们姐弟俩之间吵闹的问题你们要自己解决,不能来找妈妈告状,我给他们看我的手心和手背,我说他们都是我的肉,哪一边受伤我都痛。
而且,我不管出于什么立场帮忙,你们姐弟总有一个人会觉得不公平。当然,如果你受伤了来找我安慰你是可以的。
而且,我相信你们都是有分寸的孩子,即使生气也不会让自己和对方受伤。
又为了让他们不误解遇到问题不能找妈妈,我又特意强调“这是我们在家里你们姐弟吵架不找我,如果在外面你和别人发生冲突是一定可以告诉我的。”
有了“不参与”这个基本准则后,就一定要从自己做到,不要让孩子觉得我们说一套做一套。
兄弟姐妹间的问题要留给孩子自己解决,我们要相信孩子的善和心底的柔软,也要相信他们的懂分寸,他们不会舍得自己最亲近的人受伤,而有时候我们自认为公平公正的处理,往往拉开的是他们亲情距离。反而会使孩子在自认为不甘和不公平里自我内耗。
昨晚,往回走的时候,弟弟手里的一根带子在玩的被姐姐抢走了,弟弟委屈地直哭,姐姐看他哭就跟他说“跟你开个玩笑啦,等下就还你。”
弟弟还停留在被抢带子的情绪里,委屈地看着我说“可是,那是我的带子,姐姐没有经过我同意就拿走了。”
姐姐则在旁边看着我,估计也在忐忑我会不会说她或者真的拿回带子。
我走过去抱着弟弟说“妈妈给你看个惊喜好不好?我刚才在路上发现的。”
弟弟抬起头看我,我从口袋里摸出一把树叶,从中挑出2片颜色和形状很特别的,放在他手心里说:你看这两片树叶好特别好漂亮,我送你,你回去可以用它做树叶画。
在我拿出树叶时,他就已经不哭了。听我讲完拿到树叶,他更是很小心的把树叶看了又看,然后说:妈妈,你帮我收着,我回去用它来画画。
到此,他被拿走带子的委屈已化解。
而姐姐在看到我给弟弟拿的树叶后,也开心地说“我也要做树叶画”
我说:有一大把树叶就是给你准备的,回家可以做好多树叶画。
姐姐又把带子递给弟弟:弟弟,给你吧,我玩完了,谢谢你。
不一会儿,公园小道上又传来了姐弟俩嘻笑的打闹声。
当孩子发生冲突时,我们不要化身正义使者去帮他们解决问题,可以先转移注意力让孩子情绪得到舒缓,然后,他们自己就会有解决冲突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