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接触互联网广告行业,是从14年的百度搜索广告开始的,但那时候做的是商务,且对行业基本没什么认知,真正做互联网广告产品(如DSP、SSP平台等)是从2016年初开始的,慢慢的通过项目磨炼积累了些经验,而最近有很多人找我交流做广告业务相关产品的心得,但都谈得比较零散,今天就以自己带过的SSP平台从0到1的这个项目,给大家整理总结下个人的产品拙见,希望对各位初涉行业的广告人有些许帮助或启发。
此标题内容主要有1.互联网广告行业分析、2.业务背景及定义、3.SSP系统的产品设计、4.市场运营及后期规划四部分,具体来阐述SSP平台这个项目从需求分析--产品定义--组织实施--商业运营整个过程的落地实现。今天是第一篇,主要分享自己对互联网广告行业的一些看法心得(不涉及具体公司竞品分析),具体请阅读以下内容:
随着九十年代互联网的兴起,网络广告也伴随出现,不管线上还是线下业务,从广告的本质来说,广告就是把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并最好能产生相应的行动,此过程一般涉及到广告主、代理、媒体、广告受众等角色,来实现商业信息的流通传播。传统的线下广告业务,如纸媒、杂志、路牌、楼宇等有一定人流就有了广告的价值,媒介方或代理就会开始建广告位、然后通过招商或代理去找到广告主实现广告交易,此时的交易模式一般都是按展现时长收费(即CPT),展现形式大部分都是静态的广告素材,对于广告人来说,其效率低下成本极高。
而线上广告业务随着互联网门户网、电商平台、大流量工具等媒介的兴起,开始产生了大量的广告需求,据艾瑞统计,2015年中国广告市场规模就达2093.7亿元,且每年还在快速增长,可见互联网广告发展的巨大潜力。下面会从业务模式、交易方式、投放形式及受众定向四个方面简要阐述互联网广告行业:
1.业务模式:基于传统广告业务的痛点,广告人开始探索程序化购买广告系统,来实现广告交易的全自动流程化、广告效果可监控评估、交易方式及展现形式多样化及广告受众更匹配精准化,目前互联网广告行业的主要产品形态有:DSP(需求方平台)、SSP(供应方平台)、ADX(广告交易平台)、DMP(数据管理平台)等,像BAT及一线部分明星公司都开始自建广告平台,一来实现自身业务带来的流量商业化变现,二来通过平台聚集长尾流量来帮助中小站点变现及让广告主的投放受众更加全面覆盖,其中广告主花钱投广告,只要有广告交易,媒体的广告位就会产生收益,平台也会抽取交易分成来实现各方的营利。下图为网际星辰广告产品布局:
2.交易方式:随着互联网形态的不断演进,主要出现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两种交易方式,如有CPT--CPM--CPC--CPA--CPS,现市场百分之七八十都为效果广告投放,而投放方式从线下找媒体直采开始演变出以RTB(实时竞价模式)公开市场交易和以PDB(私下程序化直采)等的私下市场交易(PMP)两种主要方式,实现广告的程序化交易。行业有先驱开始在探索以CPH(按停留时长)的收费方式,这是结合展现和转化双重效果的一种更好的收费方式,值得期待。
3.投放形式:从文字、图文开始发展视频展现,如固定块、悬浮、图+再到富媒体、视频贴片等形式,但随着不断创新,开始诞生了信息流广告,使得媒体和广告内容更匹配,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更能提高广告的转化效果。
4.受众定向:从线下的受众分散到线上的流量集中规划化,流量开始全平台化覆盖了,即之前以PC为主开始转战Mobile、OTT甚至VR等全方位的应用终端了,但广告主更希望能精准匹配投放,行业开始产生以大数据为基础的DMP平台来实现多维度的精准定向投放,如区域、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等)、消费能力、兴趣喜好、设备终端等多维度对用户进行标签画像来进行受众筛选。这就是DSP系统需要实现的,而其核心就是DMP平台,但这需要公司有很强的用户数据积累,可以通过cookie数据、技术爬虫、基于自身的业务数据和日志数据和第三方合作数据等渠道来完善数据的海量性、全面性、多维性及有效性,使得能更全面地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从而实现广告受众的精准匹配。
总结:互联网广告行业的程序化购买,本质都是主要在不断平衡广告主、媒体及受众三方的利益,其商业模式也不断在创新,广告受众越来越全终端覆盖,投放方式实现RTB和PMP等自选,展现形式更符合体验和效果转化,以及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更多维的精准定向场景化的投放……广告无处不在,但未来的广告会让你更喜欢!
后续会按照规划继续完善有关SSP系统如何实现从0到1的构建的,请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