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十四(既使我与若辩矣)

原文: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黮闇,吾谁使正之?使同手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负,恶能正之!使同手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辨。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我来读《庄子》

“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黮闇,吾谁使正之?”

黮闇者,偏见也。作为立于世上之人,会有自己的思想,有思想就会有认知的偏颇,有偏见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按照庄子的说法,因为有偏见,不管是谁,都不能评定谁是谁非,既然谁也不能评定谁是谁非,不如“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这样不计岁月,超越仁义,畅游于无境的境域,把自己寄寓在无穷的境地的逍遥自在。

庄子的自由总是令人向往,可在现实中也是无法得到的,社会是一个人与人织成的网,丝丝筋筋的情感和亲情都绕在一起,无法独善其身。就算厉害,斩断了一切,也会有巨大的精神黑洞来吞噬,那样的痛苦不知道是怎样的,也许生不如死,谁知道呢?

所以我常常想,庄子的逍遥应该是不脱离这个社会而单独存在吧,只不过是把我们世俗在意的名与利放在一边,真正在意的是一种心的自由,无绊无羁,无牵无挂。可这样的心除非没有家庭,没有父母,要不然怎能放下?

我能得到的启示:只有放低物质的要求,来自由追求物质的心,至于亲情,爱情这些精神的心是无论如何都放不下的,因为心里有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庄子内篇七篇,是一个系统的道体的论述,从逍遥游的物化,人化,神化的开篇,怎样解脱物质的控制,进入齐物论的深沉分析...
    玄中山人阅读 4,422评论 2 19
  •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
    黑鸿升阅读 53,511评论 0 12
  • 温故而知新当我们去劝解别人的时候,这还算是可以意识到的辩论的头脑。渔夫篇,魍魉篇还会涉及到很多激烈的辩论,是我们意...
    adaru阅读 1,786评论 0 1
  • 文章结构 1.由天籁引出“一切自取”:人籁——比竹;地籁——孔窍;天籁——自取。 2.由“自取”列举出人为外欲困扰...
    295442de7134阅读 1,110评论 0 5
  • “其实如果他再坚持一段时间的话,我就会答应的。” 这是最近微信上一个女生柚子给我发的。 柚子说,有一个男孩子追了她...
    奶昔Rain阅读 35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