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文: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注释:
知者:智者,指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此处喻指得到之君主。
疏:疏远、生疏的意思。
害:对智者造成损害、伤害的意思。
贵:使智者显得尊贵。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有智慧的人是不多言的,所谓“行不言之教”,还有“悠兮其贵言”,都在讲这个道理,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多嘴多舌的,不会去乱说的。老是认为自己无所不知、以为自己有智慧的人,其实是不具备真正的智慧的。
“塞其兑,闭其门”,“兑”指的是耳、目、鼻、舌这些感官,所以它强调的是感性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可信的。这样才能对事物本质的根本内容有真正的理解。“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不要锋芒外露,这样才能长久。要解除那些纷纷扰扰,不要让纷纷扰扰在心里打成结——心里有千千结。真正了解道的含义的人,按照道去做事的人,很容易摆脱这些纷纷扰扰的。“和光同尘”,也就是讲同流而不合污,所谓外圆而内方。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道并不是对谁更亲近,或者对谁更疏远。有亲就必有疏,有疏就必有亲,这个就不平等了,这就不“玄同”了。所以,按照道的、玄同的方式来做,没有亲疏之别,无差别。“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有利必有害,有害必有利。所以你并不能凭借道而获利,也不能用这个到来危害别人,无差别,无利无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践”,道对谁也没有贵贱之分,还是依照玄同、平等,一旦有贵贱之别,便也就丧失了道的本质的属性。
道表现为玄同,按照这样的深远的玄同的道理来理解事物,就是从道的角度来观察问题。道没有亲疏之别,没有利害之分,没有贵贱之差,所以用这样的一个角度来观察世界,这个才使它成为天下最令人敬重尊仰的,“故为天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