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挖掘跟暴露其实是一件挺难为情的事,特别是在一个平台上,我不是在写日记。然而,要自我挖掘内心,就是要真的走进生命的深处,那里有光也有暗。
我想我的暗处应该是一片森林,里面微弱的光,大叶子上有水珠,这会儿我走在里面可以采水喝,暂时比较安全。
学习心理学的课程,就像是我在我生命的暗处探险,偶尔跌进一条河流,才知道有这样一条通路。最怕的是被野鸟包围啄食,怕走来走去眼前只有无穷尽的树叶,远一点什么也看不清。
我在里面不怕遇到危险,因为我知道我不会死在意向之中,但是我怕痛,怕迷失。
当我们孩童时期认识到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分裂,就走向有些抑郁多面的灰色。我们大多数人就走在这样的灰色之路中。在这样的道路中,我不是白璧无瑕,我也不必白璧无瑕。
所谓圣人,只能用“好”行事,似乎困在一种幼稚的非黑即白的白色之中,不能沾染丝毫的尘埃。就像是金庸笔下的洪七公跟郭靖,欧阳锋做尽恶事,他们都各种包容,心慈手软。
这样的角色究竟有一些让人不痛快。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如果王阳明的生平经历被拍成故事,倒是快意恩仇,行善不犹豫,下狠手也干脆利落。所做的一切都可以促进善的一面。这时候想起《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倒是更像个完人。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我的内心中的自我,突然从把肉身磨成铠甲、光脚躅行的圣女,变的灵巧轻盈、手执白刃。
在两性关系的处理上,当我遇到一个“孩子气”的男人,就会变成正确而僵硬的圣母,而后我就会变得特别疲惫。错误不是只能由更像孩子的那一方才能犯,他的生命也不应该由我来引导跟负责。对一个包容的男人,我也不该成为“宠物”般的女人,一个男人如果像一个圣人,他的内心也有一些暗处积压着巨大的能量。
《七龙珠》里面有一个形象,一个人为了追求自己完美变成神,所以他想要消除自己的恶。后来他分裂成两个形象,一个是天上的神,一个是地上的大魔王。所有宗教都在处理人性自存的善与恶。不管西方称为原罪,还是东方称为贪嗔痴慢疑,有时候所谓恶,可能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武器。我们不可能把自己撕开,把人性疏通了,整合了,我觉得才是真的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