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佳作《追风筝的人》,心中有感,于阿米尔的救赎之路、哈桑的一生耿直......
阿米尔生于阿富汗喀布尔一个富裕家庭,基于父亲的财力,拥有上等的物质生活,当然包括照顾起居生活的哈扎拉佣人——父亲阿里,儿子哈桑。哈桑与阿米尔年纪相仿,虽有少爷和佣人之分,但也是从小玩伴。在这种环境之下,阿米尔也存在等级观念和宗教民族观念,虽时时与哈桑玩耍,但内心却不免居高临下,常常戏耍哈桑的忠诚“为你,千千万万遍”。
人们说同一个胸脯喂大的就是兄弟。因阿米尔而与普什图人少爷阿塞夫结仇的哈桑却没享受过当阿米尔弟弟的感觉,为阿米尔去追风筝而落入阿塞夫三人的包围圈中,阿米尔在一旁看着,安慰自己的懦弱“他只是个哈拉扎人,不是吗?”
这一切就都变了,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而自责,再也回不到和哈桑在爸爸院子里玩耍、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爬上石榴树吃石榴的时候。他恨自己的无能为力,恨自己站在阿塞夫面前就会脚发软,他想哈桑打他一顿出气,然而在哈桑身上都染上石榴汁之时,却只是一句“你满意了吧?你觉得好受了吗?”
最后一次见到哈桑便是他与父亲离开那时,在下雨天,在窗边,望着离去的车溅起水花飞驰而去...
再一次看到他,是阿米尔在美国幸福生活时收到父亲的挚友拉辛汗的一封信“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一张宝丽来照片——一个高高的男子双手抱肩,微笑着,臀部靠着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索拉博在父亲走后被寄在喀布尔的恤孤院。位于塔利班控制的战乱地区喀布尔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又一次害怕了,他有美国幸福的生活,抛下这一切,走进一个自己可能出不来的地方,他敢吗?
去!毕竟这是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毕竟他是自己的侄子--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的孩子。这是一条去解开自己大半辈子心结的路,即便再艰再苦,也要走完,只为救赎——灵魂。
这条路并不好走,见到满目疮痍的故乡、为了喂饱孩子出卖自己义腿的男子、被石头砸死的通奸情侣,靠着与他父亲一样拉满弹弓的索拉博,他们总算带着满身伤痕到了还算安全的巴基斯坦。阿米尔终于从自私懦弱的孩子踏出成为正直勇敢的有担当的男人,这便是救赎的意义。
又因护照问题,需再次将索拉博送入恤孤院,再一次击碎了这个小男孩的内心,躺在浴缸割腕欲追随父母的脚步。
所幸送医及时,急救而归,但,他真的想回来吗?
空洞的眼神,麻木梦游般的与阿米尔家庭生活在一起。
在许久后的放风筝时,阿米尔似乎看到小男孩微微翘起的嘴唇,或许他看到父亲的影子,看到父亲一生所求,并为之不悔。
愿你我在追风筝的路上,越追越近,倾己所有奔向彼岸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