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风了,蓝色的天空又回来了。于是,我和葫芦选择出门,地铁需要换乘2次,我们选了公交出行。
出门看了大概6站车就来了,不一会儿上了车。人还不少,让葫芦靠着一个地方站着。前面坐着祖孙三代,外婆、妈妈和女儿,外婆和女儿坐着,妈妈站着。我和葫芦身边还站着一位白发的奶奶。
站定后大约5分钟,身边这位奶奶转头看了看坐着的女儿,“嘿,还真好意思坐得住,看着孩子就眼跟前这么站着……” 话音未落,女儿和妈妈赶紧说:“不好意思,真没看见,快坐快坐。”
问葫芦是否需要坐着,葫芦摇头,我赶紧说:“孩子不用,谢谢你们,你们坐吧。”
妈妈和女儿:“人家都那么说了,我们哪还敢坐呀。”
我转身问那位白发奶奶,“您坐吧!” “我不用,我也不是为我自己,我还年轻呢。”
呃,这…… 我就尴尬了。周围不断有人说,“你抱着孩子坐着吧。”经不住外界因素,我只好抱着葫芦坐下。
“这么让人指着说也是头一回。”妈妈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只好在一旁陪不是,毕竟是因葫芦而起。
外婆说:“有次也是公交车上,有个小伙子腿有残疾,一车人盯着他,好像不让座位不行似的,难不成让人把残疾的腿露出来?”“行了行了,毕竟是我们没看到。”妈妈朝她妈摆摆手,示意她不要再说了。
过了一站,公交车广播在喊:“哪位给孕妇让个座,哪位给孕妇让个座。”我便抱着葫芦把这个座给让出来了,带着葫芦往车厢后走。
我想我的态度是这样的:我既然带孩子选择了坐公交,就可以接受公交车上最差的状态——“没有座位”,我也没有期待一定会有人给带孩子的我让座。如果我希望有座位,那不妨开车或者打车。葫芦渐渐大了,从他懂事起,有人给我们让座,我都会尊重他的选择,我也会告诉他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把座位让给更需要座位的人。
第一次如此强烈地被动坐下,正好在看《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我意识到在这样的状况下,我的生存姿态属于“讨好型”,“这全是我的错,我决不能让别人生气”,而我希望用一种让每个人都满意的方式来取悦别人。
解决办法:增加一些对自我的觉察,意味着让自己像关怀别人一样关怀自己。将旧的应对模式转变为包含对自我价值和平等性更充分体验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