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我们兴业路小学五年级语文组一行人来到东城区实验小学参加“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收获颇丰。从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学,关于学生,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首先,第一节课是来自东城区实验小学的张丽老师讲授,张老师从上课导入,听写生字,扎实的课堂气息扑面而来,尤其是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学习《晏子使楚》的第三自然段,师生一起总结学习方法!并把这种方法迁移到接下来的学习当中,实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扶”到“放”细致、详细的过程!这样课堂环节的设置是踏实的,不但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交给学生方法!毕丽莎老师的课我们在一起磨课多次,一直都在考虑交给学生方法,而我们呈现的教给学生方法是抓“关联词”和总结“人物描写方法”相比之下张老师的方法。张老师的教法更有效!后生可畏!其次,板书的设计采用“H”型小说板书,归纳总结课文脉络,让我想起“群文阅读”的课堂,我脑洞大开。
二、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如果说张老师的课堂风格除了扎实,还有沉稳!而毕丽莎老师性格温柔,所以她的课堂是有条不紊、慢条斯理,如徐徐清风。课堂展示的很多地方关注写作指导和朗读指导,课堂风格的迥异和老师性格、爱好等分不开,这也让我想起于永正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所以尽自己努力,提高自己教学素养,身为语文老师,苦练基本功:写好字、读好书、做有心人把工作事写下来,提升教育品质。
三、不做井底之蛙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身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发挥手机、电脑信息科技的作用。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不学习、不进步,我们这些还不能成为“前”浪的老师要被新生代老师推在沙滩上啊?所以要时刻有紧张意识,做一个好学习之人。
四、站的高才能看得远
尤其是听赵蕾老师说到“前勾后连”,一课文要前后联系,不能单独学语文;更要有大语文观,我们不能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生方法,从一篇带多篇,提升孩子学习能力;另外作为教师要把备课时背景串起来,才能透彻理解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