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说,身为一枚低情商教科书级活体标本,谈情绪智力的培养,我很有些底气不足。但也正因为深深感受到低情商各种难以言说的滋味儿,更觉科普一下情绪智力培养的重要,和必要。
情商是可以后天养成的,技术不难,用心坚持就行。
父母对孩子情绪智力的影响深刻而持久,爸爸妈妈处理、担待彼此感受的方式,以及他们处理、担待孩子感受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绵延一生。
不言而喻,高情商父母完全可以任性忽视任何技能,孩子自然生自然养,父母先天秉性气质遗传和后天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双重加持,孩子情绪智力自然如春风化雨,是人间四月天的舒适。他们与他人易于相处,能与他人建立稳定而牢固的感情,在社交中游刃有余,既能顾全自己又能顾全他人,让自己和他人都放松而不拘谨,因此很受众人喜欢。
情商稍欠的父母咱也不急着丧,虽然一个人改变自己后天设置很难,但只要开始,持之以恒地努力,这任务也不是绝对不可以完成。
戈尔曼认为,情绪智力是在童年与青少年期形成的。孩子的基础情绪智力包括自信心、好奇心、意愿和坚持、自控能力、沟通性和合作性。这样一区分界定,爸爸妈妈们有没有感觉每一部分自己都有极大参与度,只要有心,每一样都可以大有作为。
自信的基础是自尊,一个生活在抱持性环境,与母亲之间形成安全依恋型亲子关系,被妈妈更多地接纳的孩子,自出生始的全能自恋被妈妈稳稳接住,转化成健康自恋,其自尊水平必然是高的。
好奇心的维护需要爸爸妈妈耐心相待,能共情孩子,带着和孩子一样的好奇陪孩子一起完成他好奇的探索。
意愿和坚持考验的是爸爸妈妈能否尊重孩子,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意愿,在平等讨论基础上尊重孩子的选择。
自控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延迟满足来进行,《孩子别急着吃棉花糖》告诉我们一个结论,延迟满足能力越高,孩子越会自我管理,更自信、快乐,长大后不论在工作还是在人际关系处理中,都比那些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更优秀。
沟通性与合作性的培养,体现在亲子关系的方方面面,与爸爸妈妈自身素质深刻相关。孩子正是在与父母互动过程中体验情绪,通过正确表达与管理情绪来练习沟通与合作的艺术。
神经生理学研究证明,跟情绪密切相关的边缘系统在青春期才能发育成熟,负责情绪控制、理解和回应的前额叶在16~18岁发育成熟。儿童青少年不断重复情绪管理,养成情绪管理良好习惯,有助于脑神经回路的塑造,是一生情绪倾向的关键期。
父母值得信赖、善于回应孩子,或父母忽视、冷漠以待,孩子将会形成完全不同的脑神经回路。
父母自身表现出来的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对孩子是个重要示范作用,不管好的不好的,都会被孩子学习、模仿、内化,深刻影响其情绪智力。所以爸爸妈妈们,切记从自身做起,通过觉察中的自我改变和刻意练习,来修习情绪觉察能力,提高管控水平,掌握情绪表达的艺术,通过以身示范,起到好榜样作用,给自家孩子更多正性影响。
戈尔曼提到美国一所小学的“自我科学”教育,评价其为情绪智力教育的模板。内容包括教孩子识别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情绪体验),找到自己的想法、感受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学习处理各种负性情绪,承担责任遵守承诺;培养同理心,能理解他人感受,通过换位思考尊重别人的不同感受;学会倾听,能正确区分别人的行为和自己的反应的关系,学会合作、解决冲突和协商解决技巧,维护与促进人际关系。
虽然我们的学校教育缺少这一部分,但从内容看,只要爸爸妈妈有心,在觉察中刻意针对内容对孩子进行有效引导,也是可以做到的。其逻辑可以简单总结为:保持对情绪的觉察——对情绪进行命名——恰当处理负性情绪——通过自我情绪体验共情理解他人——用合作、解决冲突和协商解决技巧维护人际关系。
觉察情绪、命名和负性情绪的应对技巧我们上一篇已经说过,这里不再啰嗦。重点说一下情绪的正确表达。
面对负性情绪侵扰,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表达诉求,不是那么高的人压抑情绪,再低者直接付诸行动,要么开口骂要么动手打。正解表达诉求有个四部曲,有心人不妨试一下,看能否get 到正向表达的神奇效果。
比如你忙一天,又累又饿眼冒金星,结果回家一进门看见老公葛优躺,厨房冷锅冷灶,既往你会怎么反应呢?这次请试着这样表达:描述事实(宝宝工作一天了);表达感受(宝宝很累);说出需要(宝宝想喝口热汤);提出请求(请你给宝宝做个汤好吗)。
孩子心如明镜,映照世间一切,假如我们在亲子关系中从孩儿那里看见一些自己的凌乱,一定要抓住机会理妆容,整衣冠。作为孩儿生命早期镜子里出现频率最高的爸爸妈妈,通过自身示范给孩儿提供一个模板,加上用心刻意引导,咱家孩儿的情绪智力还是可以大大提升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