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在孔孟之乡长大,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我是一个很喜欢“吾日三省吾身”的人。
到现在我都清晰记得,上高中时,每天晚上寝室熄灯后,我都得闭上眼睛复盘自己。
有时候还会问室友,你们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最大缺点是什么?你们最不喜欢我什么地方,我可以改。
听上去很夸张对不对?是的,很夸张,这源于我小学阶段经历的校园暴力。
我太害怕那种被欺负、被孤立、被捉弄、被嘲笑的场景重演,所以我“吾日三省吾身”力求自己完美。这种习惯一直保留在工作结婚生子后,慢慢地,我变成一个讨好型人格。
无论发生什么?哪怕只是别人单纯不喜欢我,我也会反思,我到底哪里做不好?
工作后,我曾遇到过职场暴力,结婚后也曾遭遇过对方的冷热暴力。哪怕我会为了成了一个好妈妈,放弃心爱的工作全职三年,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一边带孩子一边写作,无论生活多难,我都坚持把孩子带在身边。但依然还会有人指责我不是一个好妈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七寸,别人可以说我笨,说我傻,说我文笔不好,但唯独说我不是一个好妈妈这事,会让我瞬间崩溃。
当孩子他爸也跟别人一起指责我不是一个好妈妈后,我心灰意冷的带着孩子离开了。
我用了大概四年时间去面对那些“隐形创伤”。
期间,我读了很多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去拜访了很多在我看来很睿智有大智慧的人,但始终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直到今年春天,我收到一本画着手绘小红花的可爱小书《隐形创伤.如何疗愈看不见的童年伤痛》。
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吾日三省吾身”的认知。为什么重复这样的关系?为什么偏爱这样的人?为什么害怕这样的情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历一些创伤,这些创伤导致我们成年后的某个阶段一直重复着痛苦的模式……只有自爱自省、理解创伤并不断自我调整,我们才有可能彻底疗愈自己。什么是自爱?自爱:只有真正地爱自己,觉得“我已足够好”"我很棒”,我们才不会觉得自省是在批判和否定自己,才有勇气和力量去凝视隐形创伤。什么是自省?自省:只有看到自己的全部,包括那些受到伤害的地方,我们才能克制情景式条件反射,拥有自爱的能力,做出新的选择,不去重复隐形创伤。
自爱是自省的基础。
隐形创伤带来的不成熟的应对机制,就像一堵堵心墙,把人和真正的亲密关系隔开。
只有自省和自爱,我们才能逐渐拆除心墙,建立真正的深度关系。任何亲密关系的建立都要经历打碎和重构的过程,就像用全缮修复过的瓷器,美丽且坚固。这段关于自爱和自省关系的哲理名言,直接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我的自省没有自爱做支撑,以至于我的自省就是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自我攻击和自我批判。
这一度让我很受伤,徘徊在抑郁的黑洞里。
我也突然想起多年前,一个睿智的老师跟我说的一句话,你都不会爱自己,怎么会是一个好妈妈呢?
可是,如何才能学会在自爱的前提下自省呢?我喜欢我自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我到现在还没学会。
在《隐形创伤》中,王嘉悦说,埃里克森所坚持的,就是真诚地面对自己,并持续探索自我。在这种面对和探索之中,时间会给你最宝贵的财富:自省和自爱。在你走到那一步之前,你可能也会像埃里克森一样感到困惑、迷茫、痛苦,但没关系,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请记得不要放弃探索和接纳自己内心的童年自我。
当你完成了重新认识自我和保持自爱的人生课题,其他你需要的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向你靠近。
是的,真诚地面对自己非常重要,这是隐形创伤自我疗愈的开始。于是我选择勇敢面对那些不愿提及的隐形创伤,譬如,童年经历校园暴力,父母重男轻女,从小到大身边一直有差评师,一直被否定,以至于自己根深蒂固的自卑。
当勇敢的面对自己童年的隐形创伤,并且持续探索自我时,我发现其实自己值得被爱与尊重。
所谓的校园暴力,我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当年欺负我爸爸是个孤儿的人,他们的孩子长大了,所以他们放任自己的孩子继续欺负我,当年我也并不是一个沉默不语的忍受者,而是勇敢反抗,并且学会借用家长和老师的力量保护自己。
至于我耿耿于怀的重男轻女,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父母,虽然很偏爱弟弟,但是他们依然也很爱我,他们尽自己最大能力给了我幸福安稳的童年和好的教育。
至于那些让我“万箭穿心”的差评师们,他们虽然指出我的不足,但他们也不曾吝惜夸奖我。他们只是怕我有点成绩太骄傲,所以时刻点醒我。
当我真诚地去面对自己童年的“隐形创伤”,会发现自己值得被爱与尊重。
当我学会爱自己,女儿也会说,妈妈,我喜欢看你笑。我觉得你是一个99分的好妈妈,你别伤心,那一分是怕你太骄傲。
此刻起,学习自爱,刻意练习自爱,愿我们在自爱的基础上吾日三省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