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白沙溪
戴建东
一溪白沙水,蜿蜒数道湾。润田千万倾,福泽惠四方。白沙溪,从东汉绵延至今,岁月的沧海桑田,映照在平静的溪水之中。
从绵延起伏的南山腹地,到一马平川的婺江河畔,白沙溪婉蜒辗转了不知多少道湾,沿途的农户村舍,一路的芳草凄凄,两岸芦花飞絮,夹杂着鸡鸣鸭啼声,随溪水一路下游,滋润着桑园和麦田。这一方拥有江南稻米文化的土地,因白沙溪水的润泽而显得肥沃和富庶,沿溪两岸的乡民,几千年来汲取着白沙水而世代绵延流传。
走近白沙,去领略白沙溪沿线深厚的文化内涵,走进白沙,去挖掘白沙文化的真正精髓。这是一个婺文化追随者的梦想。
对于白沙溪,也许我并不陌生,早年在沙畈担任山村教师时,每周都会沿着白沙溪骑车去学校。当时,只觉群山在白沙溪两岸拥簇,流淌的清泉碧绿透切,茂密的毛竹和林木,倒映的溪水之中。但是,我除了走马观花般浏览一路风景之外,对身边这条水系所拥有的独特文化却熟视无睹,以致于一年往返十多次,仍对白沙文化一无所知。
白沙溪,发源于婺南群山腹地的溪流,途经沙畈、琅琊、白龙桥,流入婺城的母亲河——婺江,然后奔向钱塘江,汇入东海。尽管普通而又平凡,但这条婺城西南山区的河流历经岁月流淌,福降沃野,惠泽乡民,不仅滋育了两岸的稻麦,也传承了悠久的婺文化。对于婺南山区人民来说,白沙溪,是承载几多乡愁的水系,更是一条令游子怀想的母亲河流。
白沙溪原名称白龙溪,是金华婺江南部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流经沙畈水库、金兰水库,经琅琊、白龙桥两镇后注入婺江。以溪水白如镜而得名,又以蜿蜒曲折似龙蛇,风吹波浪似白鳞而得名白龙。白沙溪水清沙白、平湖映日,是金华一大美景。
然后,真正让白沙溪载入史册的,却是因为一位古人:卢文台。他的“白沙三十六堰”让我们记住了这位古人筑堤治水、造福乡邻的丰功伟绩。
卢文台,字高明,幽州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人,汉武帝末年,卢文台任步兵尉历官辅国大将军。后来,王莽篡汉,卢侯厌倦官场生涯,率部三十六人,退隐辅仓,来到浙西南山区——金华沙畈祖郭殿一带。见此处地域广阔,沃野肥润,竹木茂密,对面山峰如五指伸展,便停留此地,垦辟田畴卢畈,自食其力。只因卢侯在此停留较久,便将此地命名为停久,并一直延用至今。
车子过琅琊集镇往南不到一公里处,有一座琅峰山,丹霞地貌,奇岩突兀,林木茂盛。沿着山脚流淌的便是白沙溪,溪水清澈见底。在琅峰山脚建有一条堰坝,古称“白沙堰”,这便是“白沙三十六堰”中最著名的第二堰。我们在琅峰山的山门处,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题“白沙堰”三个大字,背面记载着“白沙堰”的史料考证:白沙溪有三十六堰,首创于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至今已有二千年历史。
白沙溪旁有一座“琅峰阁”,穿过“琅峰阁”便来到“白沙亭”,“白沙亭”三个绢秀大字是著名书法家姜东舒所题写的。“白沙亭”立于险峻的双扇门下,呈六角亭状。亭中间立着一块石碑,刻着原浙江省省长李丰平题写的“白沙堰”石碑,石碑经岁月的冲洗已经长满了绿绿的青苔,但背面的碑文依然清晰可辨:“白沙溪古有三十六堰,琅峰山位于最著名的第一堰”之下,第二堰之上,两堰浇灌东北、东南两岸农田十数万庙。民国汤溪县志载: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辅国大将军卢文台率部隐退辅仓,垦辟田畴,兴建白沙溪三十六堰。金华县志载:吴赤乌元年(公元238年)旱。乡民开堰引白沙溪水灌溉,取名白沙堰,为省内最早水利工程之一。
以前,曾经因为白沙溪水肆虐,给两岸乡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正是由于白沙三十六堰的修筑,才让泛滥洪水得到了扼制。后来,白沙溪上游又修筑了沙畈水库和金兰水库,急湍的白沙溪水一改往日的汹涌澎湃而显得轻缓流动,我们在琅峰山脚,看到了“白沙溪第二堰”,这条古时用石块砌成的堰坝,将白沙溪拦腰截断,围筑的溪水便从南边的琅峰脚流入下游广袤的农田。溪水从堰坝上淌过,形成一道白练,如白练一般铺垫在白沙溪中,流水从堰坝上方冲下,在溪涧形成一朵朵翻卷的浪花。堰坝上游则形成一个人工湖面,水清波平,倒映的群山在水底晃动,宛如一幅动感水墨画,映衬在白沙溪中。
白沙第二堰历经岁月的冲洗,虽然二千多年过去了,但堰坝依然稳固坐镇溪中,庇佑白沙溪两岸的乡民。只是后来几次大修后,原先的岩石堰面,现在改成了水泥浇铸,自然就失去了古朴的味道。
当时,白沙溪水时常泛滥,危极乡民,卢文台便率部组织乡民治理白沙溪,先后修建了能灌溉二州三县八都之良田千万顷的三十六堰,成为浙江省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现如今,白沙溪流域的三十六堰历经岁月流洗,其中有23道堰自1960年以来因为修造水库、开发等陆续不存在了,剩余的13个堰也只残存部分遗迹,保存最为完整的主要是位于琅琊镇琅琊徐村的白沙第一、第二堰,但也已经用水泥改建过,古朴的原貌已不复存在。
站在2000多年前的白沙堰上,看着经堰坝围拦后的溪水绕着琅峰山脚从边上的沟渠流上下游广袤的农田,脚下的流水依旧,两岸的风景依旧,只是心中的感慨有些茫然。这,就是我们的先人曾经流下汗水凝成的古老水利工程吗?这,就是造福白沙溪流域上万乡民的宏伟构筑吗?
卢文台死后,就葬在婺城区沙畈乡停久与高儒两村之间的祖郭殿,其墓葬已经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由于卢文台治水有功,历代朝廷都进行勒封,而民间怀其意,则建庙祀之,现在琅琊建有白沙庙,在白龙桥建有马海庙,庙内供奉着的就是白沙老爷卢文台。
在白沙堰旁,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明朝诗人杜桓的诗作《白沙春水》:
白沙春水镜光清,水面无风似掌平。
春暖锦鳞吹细浪,晚晴黄莺啭新声。
烟堤绿树人家小,云渚斜阳钓艇横。
三十六渠饶灌溉,秋田万顷仰西成。
历经几千年流淌的白沙溪,孕育了丰厚的白沙文化,令后人一辈子研读。而造福乡民的人,总是会让人记住他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