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现代性》p24
回顾上次内容,分析了西美尔与波德莱尔冲突下隐藏的社会矛盾——即社会城市与乡村差异所对人生理心理的改造,城市人因现代性的瞬息万变强冲击演进出冷漠而理性的防御方式(不惊讶),诞生出市侩与算计,并基于此与货币经济体系相互强化,形成平均化公式化社会规则,后人则基于此产生对于金钱的狂热追求。
今天继续看
在对金钱的狂热追求后体现了货币的两面性 1.一般性的等同效益媒介,使理解成为可能 2.个性与自由的最大余地,个体化成为可能
·“现代精神越来越精于算计,排斥波德莱尔式的孩童般的清澈与好奇”
·“只能借助中性而冷漠的金钱媒介来反向地均衡化”
·“人们在奔流不息的金钱溪流中以相等的重力漂流”
因此在这一“等重力”的漂流中,人们为生计冷静残酷的斗争,因此人们越发克制与千篇一律。社会劳动分工使人们专一化趋同化【突然联想到之前TED演讲中有一篇讲述多能力者,大概是擅长跨领域学习,其生存空间狭小。后续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当下社会更倾向于某一特殊技能的专业化,这似乎并非中国社会的生存哲学,而是具有普世性的问题】。
而面对多样的社会(缤纷而复杂的现代生活),这不断刺激着人对个体的追逐,个体齿轮化的都市生活激发了人们寻求特殊性的欲望,因此原子化与个体化、厌世与激情、自保式的算计与高傲的卓尔不群轮番上演,在现代社会中形成了辩证统一。
[期待路易沃斯和爱伦坡的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