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音无这周给家里打的第四个电话了。
上大学之后,音无基本上保持着一周给家里打一次电话的习惯,偶尔遇到棘手或者开心的事情,也会破例多打几个,总之,对于不善表达且性情淡薄的音无来讲,一周打四个电话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她挂完电话的时候自己都诧异起来,站在夕阳下盯着脚边的影子发了会儿呆,难得的好天气呢,她背着光呵了一口白气,紧了紧脖子上的围巾。迎面走过几个同班的男生,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周末的安排,音无思忖着该不该打招呼的时候,男孩们的笑声早就随着秋风远去了。她微微叹了口气,路旁的海棠树摇曳着零星的果子,仿佛在试图安抚低落的女孩子,但音无很快也走远了。
仔细回想起来,音无刚进大学的时候还是很受男孩子们的欢迎的。标准的黑长直,白皙面容,个子不高,唱起歌来却中气十足,表情总是淡淡的。起初男孩子们觉得音无内敛寡言大概是江南女子的缘故,但接触之后渐渐都对音无敬而远之了。音无的社交准则里自有一套识别同类的系统,但这么多年来,被她归类为同类的仅有一个人,而对这个神秘的同类她一直闭口不谈,即使多年的闺蜜问起她也只是笑笑然后岔开话题,同类不一定非要在一起玩,这是针对闺蜜提出的“既然我们不是同类为什么还跟我一起玩”的解释,闺蜜一直觉得音无在鬼扯,所以她坚信音无是重度中二病患者,仅此而已。
但事情要是真这么简单就好了。
路边的流浪狗沉默地靠近着音无,即使音无已经无数次喂过他,但这只狗始终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从来都保持距离,冷静淡漠,是一只像猫的狗。他仔细闻了闻音无递过来的食物,叼到一边开始沉默地进食,音无蹲在一旁托着下巴若有所思。
各有各的心事。
音无的大学生活很单调,除了上课,睡觉,吃饭这些不可避免的事情之外,她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看书——如果这能被称为娱乐的话。没有加入任何学生组织,不参加任何比赛,除了班级里不能缺席的活动之外,大多数时候,她都一个人拎着包,抱着书,在校园里行色匆匆。不是没有朋友,莫名其妙认识并且玩的不错的人大有人在,只是很多时候音无更愿意一个人待着而已。她觉得那样自由,无所顾忌,无拘无束,想看书的时候就找个安静的地儿,想睡觉的时候就回寝室;地点也不拘束,图书馆、咖啡厅、甚至KTV,想去哪就去哪;时间也无所谓,她可以因为图书馆对面坐的人长相不合心意,就可以改变主意立马就走,也可以因为心血来潮想吃豆沙包,翘掉下午的课去很远的地方吃上两个。这样的率性洒脱虽然听起来很酷,但是音无一个人逛超市盯着铺天盖地的SALE但是提不动那么多东西只好放弃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失落的。偶尔觉得有点孤单,但也就那么一瞬间而已,音无怕麻烦胜过怕孤单,在不知不觉之间她疏远了所有人。其实也没差,音无安慰自己,他们也不见得关系有多好,只是看起来很要好罢了。狗狗安静地吃完食物,在距离音无不远不近的一处能避风的地方趴了下来,眼神安然地注视着音无,她想走过去伸手摸一摸,但她站起来之后,还是决定头也不回地走掉。
音无觉得喉咙里热热的,有很多想倾诉的东西。即使生活看起来平静得如同一潭死水,但暗涌无时无刻随时随地,于是在漩涡里暗自挣扎着,咬着牙强颜欢笑、面色如常地活着,不让任何人察觉出异常。事实上也并没有多少人在乎。人都是自顾自地活着的,没有太多时间去关心别人,你的事情在别人那里顶多是份谈资而已,选择缄默不言是自我封闭但也同样是自我保护,这一点音无看得很清楚,更多时候她把心事烂在肚子里或者写在日记里,除了自己谁也不告诉。
她一直没有告诉闺蜜的是,那个同类其实就是她自己而已。
因为孤独的人是没有同类的。孤独的人各有各的孤独,治愈不了且无法表达。
可是今天她有满腔想诉说的情绪,她想谈论那只聪明的流浪狗,想谈论孟德斯鸠,想谈论食堂难吃的菜,想谈论专业课上老师提出的那个棘手的问题,想谈论心心念念的家乡的美食,想谈论学校前干涸的那条小河,想谈论今年最流行的颜色,想谈论美国的总统大选,想谈论态度恶劣的宿管阿姨······她掏出手机,给闺蜜打了长途电话。然而接通之后,闺蜜熟悉而温柔的嗓音传过耳膜,音无只是说了一句:“我这里天气很凉了,你呢”。
秋天到了,真好啊。她反反复复地说。
如同母亲在电话里没有意义的重复一样。
音无不知道的是,这一周里家里发生了很多事情,爷爷病重,父亲亦住院,可是哪怕她给家里打了四个电话,他们在短暂地寒暄之后一直重复的,是天凉好个秋。
是啊,天凉好个秋。
音无音无,渺渺余音,端绪茫无。
————————分割线————————
公众号:dayushuo2015
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