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里所说的“蒲草席”,不是用来睡觉或者座垫用的,而是用作打“袼褙”的。
“袼褙”一词,念作“gē bei”音,是用碎布或旧布加衬纸一层一层地粘在一起裱糊成的厚片,多用来制作布鞋等物。
在我的老家,打“袼褙”,叫作“褙鞋壳子”,其表层和底层是用碎布、旧布,中间层既不是衬纸,也不是多垫几层布块,而是用的蒲草席。
这种方法,我在小时候见得很多。我所在的乡村,比较盛行。我家里,就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用此打“袼褙”,并将蒲草席拿到集市上去卖,换一点零花钱。
02
这种蒲草席,是用一种叫作“毛蜡烛”的香蒲草编织而成。而编织它,则叫做“打折子”。准备蒲草和“打折子”都是比较繁琐和辛苦的。
每年七、八月间,父母会从山田湖泊边割蒲草,放置晒干后,用牛车拉回来。祖母则将蒲草一根根地整理打捆,放置在厢房里。到秋收农忙结束后,祖母就开始准备“打折子”的蒲草了。
祖母挑选出那些叶宽、叶平、无污迹、无裂痕、无虫害的蒲草叶,其他有瑕疵的,则弃之不用了。祖母先用剪刀剪出约莫有1米长的蒲草,作为编织蒲草席的纵列条,也可叫作经条边;其他或长或短的蒲草,等编织时用,作为席子的宽边,也可叫作纬条边。
准备好这些蒲草后,祖母会给它们洒上水浸润一下。稍后,就把它们放置在地面上铺开,祖母就用一个石磙碾压它们,将它们压平整、压软实。
那时的厢房,一个青色的石磙,几捆整理好的蒲草,还有打好的蒲草席,加之农具等,安放得整齐有序。石磙两端系着绳子,祖母背拉着绳子,石磙滚动,碾压着蒲草,一遍又一遍。
小时候的我,站在旁边看,祖母总是让我站远点,免得误伤了我。我说:“我跟婆婆一起拉。”祖母说:“你还小呢,没力气呢,等你长大了,再来帮婆婆拉。”
祖母常说“一个公鸡,四两力呢!”这个时候,怎不让我帮忙呢?当时的我,搞不明白。后来,我长大了才明白,那个石磙两端系着绳子,一个人拉,两边受力均匀,石磙滚得平稳,能更好压好下面的蒲草。如果是两人拉,或者是一老一小拉,受力不匀,不仅压不好蒲草,还有危险呢!
我想,祖母明白的,不仅仅是我还小,力气没长足帮不上忙,还有一种疼爱呢!
03
蒲草准备好后,就要开始编织蒲草席——“打折子”了。
白天,祖母和父母都要忙于农活或者家务。“打折子”的事,一般就是在晚上了。
有电的日子,厅屋里亮堂堂的。桌椅捡放在屋角一侧,空出的场地,祖母和母亲各坐一侧,开始编织。有时候,父亲也会帮帮忙。做完作业的大哥也会学上一阵。我则是在一边看着,或是玩着。此时的家里氛围,一派温馨和谐。
“打折子”,最开始是比较难的。我记得是用一块小木板压制住按序排好的蒲草叶片,也算是固定住它们,免得它们滑动走形。这个时候,人是蹲着的,用脚压住木板。此时的手,则将另一根叶片,从竖排的叶片中穿过。压一根,穿一根;再压一根,再穿一根;如此循环。
像这样“打”出几行后,则将木板上移,继续压住,再继续往上“打”。等打到约莫有三分之一了,则可以移走木板。这时,纵路、横路的叶片,都不会移动,属于经度的叶片完全成形了。人也可以坐在上面继续往前“打”了。这个时候,人才可以轻松一些。
就这样,等到一块蒲草席完全打成形,时间约莫要花费1个多小时了。祖母从年青时就开始打,到现在已经熟能生巧了。在她的手下,蒲草席平整完美,两头回形圆润,纵路横路分明,似一块完美的长方形版画。
这种蒲草席,长约莫有1米,宽约莫有0.8米左右,厚度就是蒲草叶的厚度,约莫有1厘米左右。经过石磙碾压后,叶片已经非常柔和,再经过人的手编织、人坐在上面的坐压,表面已非常平整。在用作打“袼褙”后,作为鞋底,经过麻索线穿纳后,也是平和舒适的。
用蒲草席,打“袼褙”作鞋底,在当时的农村,是非常盛行的。特别是进入冬腊月后,人们都要赶制新鞋,或过冬,或迎新年,集市上就不断有卖这种蒲草席的。我们家也会在这个时候,每天晚上都要忙着“打折子”,以便在某一个集市上去卖。有时候,我睡了一觉醒来,还看到厅屋里的灯亮着。我知道,那是祖母和母亲,仍在灯下编织蒲草席!
04
市场上的蒲草席,价格并不高,一张只有1角钱左右。有时碰上还价的人,8、9分钱也卖过。有时集市上守一天,也卖不到一块钱。
我既记得腊月的集市上,我和姐姐守着20多张蒲草席,卖到散集也没有卖完,也记得祖母独自一人背着10多张蒲草席,从村里小脚走十多里路到集市上去卖的身影。
蒲草席的准备、编织以及出售,都是艰辛的。可在那清贫的岁月,乡村农家又有什么事不是艰辛的呢?除了农田收成,又有什么其他特别的收入捷径呢?
好在我的祖母和父母,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都是肯吃苦勤劳作的人。靠着他们的辛苦劳动,我们一大家人,体面地度过了那清贫的日子。
蒲草席,曾作为我们家里的一个小副业,虽挣钱不多,但补贴了家里的开支。它是祖母厨柜里的一罐盐,父亲饭桌上的一杯酒,母亲手中的针线包,姐姐头上的蝴蝶结,我文具盒中的一支笔……
05
如今,用蒲草席打“袼褙”作鞋底,已没有人再用了。
蒲草席的这一作用,退出了历史舞台。可它在我心中,仍是一种抹不去的情愫!
它,只是远去了,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