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买了一个盲盒杯,今天终于收到了,还好,不算失望。
盲盒是前几年兴起的一种销售模式,它以随机抽选为特征,用户只有在拿到物品拆开盒子才能知道抽到的是不是自己心仪的物品,因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盲盒突然被年轻人追捧而成为一种潮流文化。
我不是那种追赶潮流的人,这次之所以买一个盲盒杯,一是因为需要买一个杯子,正好看到了有这么一个产品,二是因为对杯子的款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于是就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理买了这么一个盲盒杯。
但是等待盲盒的心情还是有点复杂的,有点儿期待,因为有可能等来一个心仪的好看的杯子;也有点儿紧张,因为不知道等来的会是怎样的一个杯子,完全有可能是我特别不喜欢的款式。怀着这样的心情,我每天都会好几次查看物流信息,希望能够尽快揭晓这个秘密。
今天,终于收到了快递信息,我迫不及待地去取件,拿到的是一个长约三十厘米、宽十几厘米的白色泡沫盒,看来这个杯子不会小。我边走边拆,谁知道泡沫盒太脆弱了,“叭”,一声清脆的响声,一个白色的瓷杯掉在了地上,杯口缺了一大片,得!这盲盒,碎了!身边来来往往的邻居一看,赶紧安慰我:“碎碎平安!”我怔在原地,这就是我的盲盒?还真是盲啊!我看了看地上的碎片,白色的,还那么大,碎了就碎了吧,反正也不太好看,就当买杯的钱打水漂了。
收拾一下碎片,拿着剩下的半个泡沫盒准备往垃圾桶走去,感觉泡沫盒还有点份量,于是蹲下来,再也不敢像刚才那么毛躁了,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撕开泡沫上的胶纸,一个黑色的瓷杯露出来,光滑的釉面,摸上去手感非常好,嘿,居然还有一个杯!感觉还不错,挺喜欢的。
这个盲盒开的,真是一波三折,一开始充满期待,却不小心打碎了,看到打碎的杯子也释然了,不太好看的杯子不要也罢,可谁知道还有惊喜,盒子居然有两个杯子,而且这个还挺好看的。真是又惊又喜啊!也许盲盒就是这样,玩的就是心跳吧。
最近的深圳人,每天都像是开盲盒,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看疫情消息,查三区位置和新增病例轨迹,运气差的也许就被要求禁足14天以上,运气稍差点的也许就是被限制出小区并配合核酸检测,运气稍好点的当天还能正常上班,但是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下班的时候能够正常回家,也不敢保证明天还能够正常上班。微信群里不时传来这里被封控那里被管控的消息,朋友圈里各种新增病例、防疫圈层、核酸检测点、志愿者服务等图片和推文。虽然每天都像是开盲盒,但是无论是上下班还是被限制居家,无论是配合扫场所码还是做核酸检测,大家都非常自觉,工作、生活虽然有一些影响,但还是非常有序的,没有人特别恐慌,有创意的网友甚至把这样的生活编成各种有趣的段子在网上流传,因为大家都知道,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积极配合,疫情很快就能得到控制。
其实,不管开的是怎样的一个盲盒,只要对盲盒有一个基本的心理预期,那么开出来的是到底什么,也许就没有那么心惊胆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