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遇到有家长问:赖思佳本来就优秀吧?这样的质疑。
我们都是为人父母的,不妨思考一下:
第一,哪个孩子天生不优秀呢?每个孩子都会吃喝拉撒睡、会说话、会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吧?你凭什么认为自己的孩子就不优秀呢?
第二,但为什么后来差距越来越大了呢?是因为父母不同,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
第三,如果觉得我们自己不够优秀,在教育孩子方面没有好的方法,我们可以跟着优秀的父母学习,采用人家教育成功的方法。比如赖思佳的父母把她教育成功的方法。
第四,就算人家原本就优秀,那么,人家那么优秀的孩子都在学习经典,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呢?
第五,《卡尔维特的教育》这本书,相信很多家长看过。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出版《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这样一位神童是怎么来的呢?
他出生后可是被认为是个痴呆儿,各方面反应都比正常孩子迟钝很多。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才得以成为后来的天才。
孔子小时候很孝顺,看到相依为命的妈妈生病了,很想有能力能照顾妈妈,但自己什么都不会、不懂,所以才立志要读书,要学习。
可见,所谓的天才,圣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培养。
第六,伤仲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小时候天才,但后天教育对一个孩子能否成才,至关重要。神童和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正确的方法和不断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堕落为庸人。赖思佳就算本来就优秀,但她到现在还是那么优秀,而且是越来越优秀,更在于她有赖老师苏老师这样的父母,在于她小时候就累积了熟读经典智慧的基础。
所以,孩子的一生,成也父母,败也父母!
在育心经典,比较早开始系统学习经典的、年级比较高一些的优秀孩子很多。
比如:北京马桂兰老师的女儿叶子,系统学习经典十年左右,小学成绩一般,但初中后就开始崭露头角了,今年中考考上了北京最好的中学,道德品行好,各方面能力优秀。
浙江涂建琴老师的儿子,刚上初中时是“网吧少年”,经过妈妈三年的亲子陪伴读经,后面考上当地最好的中学。
杭州吕萍老师的孩子,系统读经七年左右,现在才四年级,已经在学校给全校老师讲历史,在一根大学网络平台的语音频道担任“川研历史”栏目主讲。
浚铠宝贝,之前是小区里有名的调皮大王,刚来参加学经班时,大家读经他捣乱,但是现在每天第一个在群里汇报读经读英语的就是他,在家读经和做作业都是自主自觉,学习习惯也比较好。这些都是读经这三年来养成的。
贺老师的女儿王果宝贝,当初是一分钟都坐不住,任性自我,妈妈坚持和她一起亲子学习经典几年后,现在坐下来读一个小时也没问题,懂事明理。各方面改变和进步都很大。
所以,不管孩子是个什么样的资质,我们只管跟着有着培养优秀孩子的结果的父母,采用他们成功的方法和内容,照做就好。赖老师笃信笃行经典智慧,总结了简单易行的累积法对赖思佳进行经典教育,培养了优秀的赖思佳。众多育心家人照做了,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经典宝贝。我们只有跟着照,坚持累积做就好。
跟着成功人士的脚步走一定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