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秦颂,在我看来不若为秦殇。是高渐离之殇,是栎阳公主之殇,更是嬴政之殇,乃至秦之殇。
高与赢的对立似乎早就体现在童谣里,“两只小狗,梦见骨头,汪汪汪汪,咬了一宿,咬了一宿,狗毛两口……”这可看作是高与赢因欲望而发生的冲突,这种冲突在二人活埋刽子手时体现的已经比较明显。儿时的嬴政就表现得有主见而果敢,伴着丝丝的血腥,高渐离显然胆小许多。嬴政的性格与其身份特殊密不可分,身为人质,他的脖子上永远悬着一把剑,身为王子,他有继承祖志之责,一统六合之志,他脖子上的剑从未减少,所以他必须强悍,而这种雄心壮志膨胀到一定程度必然是暴虐。暴虐也许就是他成就大秦帝国不可或缺的因素吧
都说夜路走多了必然撞见鬼,那么十几次的刺杀就不足为奇了,身体的伤害或许可以避免,但是阴谋与战争却煎熬着他的灵魂,他想要找回高渐离,希望高渐离为其创作一曲秦颂巩固人心,同时愉悦自己的心灵。但是也许真正的原因是他需要的是高渐离的陪伴,或许说是另一个自己的陪伴。古琴之音如展翅欲飞的蝴蝶,扑闪着灵动的翅膀,清亮亮的流淌着,确有治愈秦王忧烦的本事,但秦王真正在意的是高渐离琴音里自带的坦然和善良,是他无法表露的良知,因为他头上悬着剑啊!高渐离没有做成栎阳的影子,却是嬴政的影子,高渐离是饱含情感与善意的嬴政,不仅高渐离是嬴政的影子,就连栎阳公主也是嬴政的影子,嬴政的子女何止栎阳一个?王子们战战兢兢的讨好着嬴政,而栎阳却仅凭一根挖耳勺占尽了父王的宠爱,仅仅因为嬴政对他的愧疚?在我看来并非如此,嬴政在栎阳这儿享受的是最质朴的亲情,栎阳是拥有宠爱,天真烂漫的嬴政。一切本该如设想般美好,身为帝王不该拥有的遗憾在另外的两个自己身上弥补了,生命本该就这样令人满意的存在。
一切本该刚刚好的,但是高渐离和栎阳的爱情却打破了嬴政自以为是的平衡。燕国的童谣体现的是因欲望而产生分歧的二人,“狗毛两口”也注定了结局。本来只带着秦始皇一人目的的秦颂也掺入了高渐离的目的,这种目的也随着栎阳的死去变了味儿。“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宏大的气势,伟大的歌颂,这些都属于我们的第一个皇帝——嬴政。但是高渐离该是擅曲而非词,那为什么秦颂的曲调和燕国童谣如出一辙?想必是高渐离故意而为之吧,是回忆童年的情谊?还是嘲讽二人以欲望之名落得惨败?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磅礴的颂歌之中秦始皇登上了高高的祭台,以帝王的威严点燃祭坛,却在下一刻痛哭失声,眼泪里没有悔恨只有祭奠,从此无论友情还是亲情都不复存在,影子般的幻想早已破灭,,高台上的涕零如雨是嬴政最后的柔软,以乐器祭河是摒弃最后的善良,不知孑然一身的王者是否还记得“天道就是胜利者的脸”?胜利者的赞歌似悲鸣,在吟唱着属于这个国家最后的人性的光辉,又或是麻木世人的丧乐,没有了高渐离的古琴之音,何以安抚人心?高台之上,歌声正盛,哭声渐隐……